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些道理都告訴我們,這個世上沒有完人,隻要是人,誰都難免會犯錯。當然,正所謂“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犯了錯誤之後,能夠改正過來,還是好人的。有句名言說得很好,大致的意思是說:“世界上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過來的人。”
聖人如此,大人如此,成人亦如此,更何況是孩子呢?
當然,對於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應該如何去看待,如何去處理,則要看具體的情況來決定。比如,要看孩子有多大,犯了什麼錯誤,錯誤的性質是什麼,是有意犯,還是無意犯,是初犯,還是重犯,是違反了倫理道德,還是一般性的錯誤。此外,還要看孩子犯錯誤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他是自己錯誤還是合夥跟別人一起犯,或者是被別人唆使,等等,這些情況不同。家長都應該仔細的弄清楚,要分析孩子犯錯的根源,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再來決定怎樣幫助孩子糾正這些錯誤。
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有些家長往往還沒有把事情弄清楚,一聽見孩子犯了錯誤,就把孩子狠揍一頓。這樣粗暴地去處理這些問題,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往往還會導致事情往更糟糕的情況發展。
有一個孩子,趁著家長不在家的情況下,悄悄地從家裏拿了些錢,被家長發現後,就給孩子扣上了“偷錢”的帽子,而且狠揍了一頓,把孩子打得很重。實際上,這個孩子為什麼要“偷”家裏的錢呢?深層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父母根本就沒有先去了解情況。原來,這個孩子在上學的路上,多次碰到幾個大孩子截住他,並跟他要錢。剛開始時,這個孩子隻是把家長給他的一些零花錢給了他們。後來,那些大孩子經常截住他要,而且要的數目越來越大,不給就打。這孩子很害怕,由於受到他們的威脅,所以也不敢向老師和父母說明情況,隻好偷偷地從家裏把錢拿去給這些孩子。結果,家長發現孩子從家裏拿了以後,在沒有了解問題根源的情況下,就把孩子狠打了一頓,讓孩子感覺到很委屈,而且還企圖自殺,所幸及早地被人發現,才及時阻止了悲劇的發生。而父母在詳細了解情況以後,也非常後悔。
其實,孩子的很多事情,往往並不是我們表麵上看到的那樣,需要我們耐心地去了解,才能找出事情的真相。所以,一旦發現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千萬不要以為將孩子狠狠地揍了一頓後,孩子自然就會知錯就改,事情沒有這麼簡單的。事實上,沒有哪一個孩子會無緣無故去犯錯誤,任何一個孩子犯錯誤,不管是什麼錯誤,總會有他的原因。而作為父母,對於孩子的錯誤,不能隻看結果,一定要找到原因,才能真正做到對症下藥,如果僅僅根據結果去處理問題,往往就會治標不治本。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去找到孩子犯錯誤的原因呢?其實也很簡單,隻要父母平時多關心孩子,多注意孩子的一些行為舉止,就不難發現孩子一些怪異的行為。這時,如果父母能夠敞開心扉,主要和孩子溝通,那麼孩子自然就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部告訴父母。隻要了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之後,再開導起來就容易多了。比如,當你發現孩子私自從家裏拿錢時,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在“偷”錢,即使你認為孩子這是在“偷”,也要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要“偷”家裏的錢,等把情況弄明白之後,再決定如何處理也不遲,而不要動不動就把“偷”、“盜”、“賊”之類的字眼胡亂扣在孩子的身上。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由於過度溺愛孩子,所以發現孩子犯了些錯誤之後,並沒有對其進行管教,而是聽之任之,這種“愛”實際上是讓孩子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實例。有一個正在讀初中的男孩子,偶爾在學校裏偷了別人的東西,沒有被別人發現,感覺嚐到了甜頭,就習慣於亂拿別人的錢。後來,被同學發現了,就告訴老師,老師又找了家長,家長卻一口否認,極力庇護自己的孩子。結果,這孩子就錯誤地認為,自己的這種行為,並沒有什麼大不了。於是,從在學校裏偷,發展到在社會上偷,最後被公安局逮捕了,而且還判了刑。
判刑之後,這孩子反複思索,不斷反省,認為:我是犯了錯誤,但我為什麼會發展到今天這地步呢?這跟我父母對我溺愛是分不開的,我的父母不是真正愛我,而是使我走向了歪門邪道,最終進了監獄。從此,孩子不但不感謝自己的父母,而且仇視自己的父母,從監獄出來以後,再也不回家,再也不想見自己的父母了。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做家長的,應該站在一個正確的立場去看待孩子的錯誤,去培養孩子,去管教孩子。既不能孩子犯了什麼錯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打罵孩子,也不能一味縱容孩子的錯誤,而是應該通過冷靜的分析和理性的引導,使孩子順利走向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