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上刮起了IQ(智商)測試的風潮,不少父母熱衷於此。那麼,IQ指的是什麼呢?簡單地說,IQ是指一個人的數字、空間、邏輯、詞彙、創造、記憶等方麵的能力。但需要說明的是,人的智商是動態的,而且人的智力是由多方麵組合而成的,絕不是少數幾方麵能概括的。先天在智力方麵有明顯嚴重缺陷的人也能在某些方麵擁有超人的智能表現,一次測試隻能說明孩子此時此刻的智力狀態,既不能代表全麵也不能代表永久。因此,我們不應該僅憑對孩子進行一兩次的IQ測試,就對孩子的智力進行一錘定音的判斷。
我國現在通行的IQ測試方法,是韋克斯勒智力量表(簡稱韋氏量表),該量表凝聚了眾多專家的經驗,並且通過了大量的常模測試,於上世紀80年代初,由我國心理學家引進後製定了中文版中國常模。隻要測試者的專業水平過關、測試環境合格,孩子在思維正常的狀態下認真做題,測試結果基本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孩子的真實IQ水平。
但是,對於孩子IQ測試的結果,家長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可以據此適當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加舒適的成長環境。
父母不能僅僅止步於知道孩子的智商,其實,智商測試的完成隻是開啟了解決問題的大門,隻要方法科學、適當,孩子的智力是可以通過訓練和學習得到提升的。
作為家長,應該怎樣看待孩子的IQ測試呢?
(1)走出IQ測試的誤區
一般情況下,人們總是習慣用智力測驗成績的高低,來決定孩子是否聰明和優秀,如果孩子的IQ在125-139之間,便認為孩子是聰明的、優秀的;如果孩子的IQ在140以上,便認為孩子是天才;如果孩子的IQ達不到102,便認為孩子這輩子沒有希望了。其實,這是一種極深的誤區。因為真正決定孩子能否成為天才的,並不是孩子的IQ,而是孩子自身各種素質的結合。孩子的IQ隻是給父母和老師提供一個參考而已,並不是決定孩子智力高低的絕對因素。因此,父母千萬不要陷入IQ測試的誤區,以避免對孩子造成傷害,耽誤孩子的潛能開發與智力發展。
(2)別讓IQ測試耽誤孩子的發展
IQ測試可以讓父母更加了解孩子智能的發展狀況,及時發現孩子智力的弱項,以便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指導,以免錯過關鍵時期。但如果僅因為孩子成績差,便懷疑孩子的IQ有問題,這就是不應該的。實際上,很多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孩子並沒有智力障礙問題,更多的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造成的。如果孩子在學習上出現了問題,父母應從分析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等方麵入手,尋找問題的症結所在。
另外,單純以IQ測試的結果來衡量孩子的智力,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建議父母最好不要輕易帶孩子進行IQ測試。即便是進行測試,也應該提前和孩子溝通好,以免傷害他的心靈和自尊。
(3)IQ測試結果不能代表孩子潛能的高低
事實上,IQ測驗無法測出孩子的想象力、直覺力、創造力、人際交往能力和擴散性思維能力等方麵的潛在能力,因為IQ測試僅僅是偏重於建立知識的能力而已,不能完全測試出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潛能的發展方向。
一個天才的成長,不能離開想象力與創造力,這些能力是需要孩子個性的不斷發揮和訓練才能培養出來的。高智商的人,不一定就有創造力,而有創造力的人不一定智商高。
總之,IQ測試並不足以評量出孩子在未來的學習發展中所表現出的諸多能力,也無法評量出孩子對物理、生物、自然科學、藝術等學科的興趣程度。因此,IQ測驗得出的結論僅僅隻應起到參考作用,而不能“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