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孩子上中學後,父母還應該時刻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每天放學以後,可以通過與孩子聊天,了解學校的情況;同時也可以通過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並按照老師對孩子的要求,及時提醒孩子,督促孩子。但要切記:提醒督促不能是每天重複的嘮叨;提醒督促不能是家長親力親為的代勞;提醒督促是要孩子以行動落實到實處。書要讀明白,作業要徹底完成,上學用的文具、書包要自己動手整理好!上學忘記帶的東西,家長一定不要給孩子送到學校!讓他受點委屈,孩子才能意識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長不會什麼事都能幫助你!這樣經過一個階段之後,孩子的自製力就會增強了,自覺性也提高了。
(3)交益友,拒損友
在小學的時候,由於孩子還比較小,獨立進行交往的能力和機會也都比較少,因此同學之間的影響是比較小的。但是,進入中學以後,隨著年齡的加大,孩子的交往機會就會逐漸增多,同學之間的互相影響也就相應地加大了。
小學的時候,隻是在課間短促的時間同學之間有所接觸,而到了中學,課餘的時間多了,孩子彼此的交往時間就長了,所以在小學的時候,往往孩子沒有什麼過於要好的同學和朋友。到了中學以後,孩子往往會有一些彼此要好的同學和朋友,經常在一起學習、一起談論、一起玩,因此在觀點、思想、習慣和愛好上也都互相影響。但是,這個時候的孩子,在思想上畢竟還不夠成熟,所以辨別能力也比較差,比如是非、對錯、深淺等都分不太清。如果孩子交的是有理想、有抱負、有修養、有學識的益友,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也是值得鼓勵的;但如果孩子交的是那些思想消極、不思進取、整天混日子的損友,那對孩子的成長就十分不利了。因此,對於孩子的交往對象,父母也要密切的關注,及時了解孩子都和哪些同學交往,以及交往的情況等,對於社會上的一些地痞、流氓、無賴等,則要嚴格製止孩子和他們交往。
另外,有的孩子由於顧及麵子,明明看到一些同學做了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說了一些不應該說的話,可是他卻不好意思加以拒絕,結果稀裏糊塗地被拉下水或上了“賊船”。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學會說“不”。當有的同學邀請自己參加那些不合適的活動,或參與一些不良的行為時,就應該明確地表示拒絕。如果有必要,還可以把情況向老師反映。
(4)尊重老師,主動請教
孩子進入中學以後,父母還要教給孩子,不但要嚴格地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製度,更應該尊重老師,遇到什麼問要主動向老師請教。當然,所謂的尊重老師,並不是隻尊重校長,或者班主任,其他的科任老師,也要尊重。不但要聽班主任老師的話,也要接受各科老師的指導。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應該學會主動和老師進行溝通。這一點,不管是對於思想的啟迪,還是學習的進展,都是很有幫助的。
還有,在同學之間,如果看到一些不良的現象,不良的言行,自己表示不同意的時候,就該主動避開或把情況真實地向老師反映,讓老師幫助去分辨哪些事情是對的,哪些事情是錯的,這對孩子學會如何分辨是非也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