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遊戲在幼兒情感發展中的作用
遊戲可以豐富幼兒的情緒體驗,有助於培養幼兒的高級情感。
(一)遊戲豐富幼兒的情緒體驗
遊戲的內容和形式靈活多樣,幼兒在遊戲中體驗著各種情緒情感。在“娃娃家”遊戲中,扮演父母的幼兒體驗著父母對孩子的關心與愛護,給孩子做飯、喂飯,為娃娃穿衣服,蓋被子,給孩子洗澡,送孩子上學。原蘇聯幼兒教育學者門捷利茨卡婭指出,盡管遊戲辭典裏有“好像”、“假裝”等詞,但幼兒在遊戲時產生的情感永遠是真誠的,幼兒不會作假,也不會裝樣子,“媽媽”真心愛著自己的“孩子”,“飛行員”由衷地關心怎樣更好地使“飛機”降落。
隨著遊戲主題的發展和構思的複雜化,幼兒的情緒情感體驗更豐富、更深刻。在“醫院”遊戲中,幼兒會像醫生一樣給“病人”聽診、開藥,囑咐“病人”按時吃藥。當“護士”的幼兒不僅給“病人”測體溫、打針,還主動攙扶“病人”,讓“病人”好好休息。遊戲中的情感體驗有利於發展幼兒的同情心。在“理發店”、“商店”中當“服務員”的幼兒,盡職盡責地為“顧客”服務,“顧客”的感謝使他們的滿足感溢於言表。在表演遊戲中,幼兒深深地體驗著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在競賽性遊戲中,幼兒經曆著緊張,體會著緊張後的放鬆。總之,遊戲使幼兒體驗各種情緒情感,學習表達和控製情感的不同方式。
(二)遊戲發展幼兒的成就感和美感
遊戲是幼兒自主的活動。遊戲中,幼兒沒有對成功或失敗的擔憂,情緒是放鬆的,他們任意擺弄玩具、材料,按自己的想象扮演角色,反映自己對生活的認識。他們在遊戲中不斷地獲得成功,發展成就感。
遊戲可以發展幼兒的美感。美感是由審美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而產生的情感體驗,它是根據一定美的評價而產生的。幼兒美的體驗有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幼兒從小喜歡鮮豔悅目的東西,幼兒初期主要對顏色鮮明的東西如新的衣服鞋襪等產生美感。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幼兒逐漸形成審美標準,能從音樂、美術作品等多種活動形式中體驗到美,不僅能感受美,而且能夠創造美。遊戲就是幼兒感受美、創造美的一種特殊審美活動。在遊戲中,幼兒反映著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表演著藝術作品中的美好形象,使用著藝術語言,進行著音樂和美術等藝術活動,裝飾和美化自己的遊戲環境,這些活動都有助於培養幼兒對自然、社會、藝術的審美能力,發展幼兒的美感。
(三)遊戲可以消除幼兒的消極情緒
遊戲,尤其是角色遊戲,為幼兒提供了表現自己各種情緒的機會。幼兒的憤怒、厭煩、緊張等不愉快情緒,在遊戲中得以發泄、緩和。以弗洛伊德為代表的遊戲精神分析理論認為,遊戲是兒童的精神發泄,遊戲可以補償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的欲望,緩解心理緊張,減少憂慮。遊戲是兒童消除生活情境中產生的憂慮和緊張感,向自信和愉快情感過渡的方法。心理學家辛格夫婦認為,想象遊戲的主要優點在於它能提供一個新的刺激場,這種刺激場不是物理環境,而是由兒童憑想象和回憶創造出來的心理場,它能夠使兒童逃避不愉快的現實環境和氣氛,使他們產生愉快、肯定的情緒體驗,改變受挫的情緒狀態,從而間接實現對行為的控製。
總之,遊戲是一種有趣的、自由自願的活動,在遊戲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毫不掩飾地表露自己的真實情感,沒有任何精神負擔和外在壓力。在遊戲中,幼兒體驗著各種情緒情感,並學習表達和控製情感的方式;遊戲使幼兒獲得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遊戲是幼兒表露和發泄情感的渠道,是幼兒調整自己情緒的途徑;遊戲保護和增進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綜上所述,遊戲對幼兒身體、認知、社會性和情緒情感各方麵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沒有遊戲就沒有幼兒的發展。《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遊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麵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但要使遊戲發揮其應有的教育作用,需要教師對遊戲進行科學的指導。
“思考題”
1.遊戲有哪些特征?
2.怎樣理解遊戲的本質?
3.國外有哪些遊戲分類流派?
4.我國是如何對遊戲進行分類的?
5.試述遊戲對幼兒身體、認知、社會性、情感發展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