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衛生看起來似乎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麵貌和生活情趣。
然而日常生活中,不少孩子的個人衛生意識非常差,穿戴亂七八糟,衣服褲子皺皺巴巴、油汙斑斑。在家裏,個人物品和個人空間也是髒亂差,臭襪子、髒球鞋一大堆;在外麵,就更不懂得保護環境衛生了。
衛生情況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生活質量的好壞。一個不講衛生、整天邋裏邋遢的孩子,他的精神麵貌也肯定很差,更談不上什麼精神升華了。
所以,媽媽一定要引導和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在教會孩子正確方法的同時,還要鼓勵孩子繼續保持下去。隻有持之以恒,才能讓講究衛生成為孩子的一種好習慣。
孫穎的媽媽是位醫生,由於職業的關係,她特別注意培養女兒的衛生習慣。媽媽經常跟孫穎說:“要做個講衛生、愛清潔的孩子,這樣別人才會喜歡跟你在一起。”
教孩子講衛生,媽媽首先讓孫穎從飯前便後洗手做起。開始孫穎不明白,媽媽就解釋給女兒:“因為我們的雙手每天要碰到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很多細菌。如果在吃飯前不洗幹淨,吃飯時就會把細菌吃到肚子裏,就會長出蟲子來,人也會生病。”
所以,每次孫穎洗手時,媽媽都為她準備好肥皂、擦手毛巾,並教給孫穎正確的洗手方法。在媽媽的教導下,孫穎每天早晨起床後都會自己洗臉、洗手。特別是吃飯前,再也不用媽媽提醒洗手了。現在,孫穎已經完全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
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益於身心的健康成長,並能減少一些皮膚病、寄生蟲病、胃腸道疾病及傳染病的發生。可以說,良好的衛生習慣是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
講衛生的習慣一旦養成,孩子也會終身受益,不僅能讓孩子遠離一些傳染類疾病,還能增強孩子的精神麵貌,提升孩子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讓孩子的身心都能健康發展。
完美媽媽課堂啟示:
啟示一:媽媽要以身作則,做個整潔媽媽
要培養孩子講衛生的習慣,媽媽首先要做好表率。如果孩子周圍的成人不能自覺遵守衛生規則,那麼要糾正孩子的不衛生習慣就非常困難了。
媽媽要將家裏收拾的幹淨整潔,並經常提醒孩子飯前便後吸收,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等;同時,還要向孩子示範如何保持幹淨整齊的儀容;梳洗打扮時允許孩子在一旁觀看,學習如何保持儀容的整潔等。孩子在媽媽的影響下,也會將講衛生當成生活中一項任務。
啟示二:教導孩子養成梳洗的生活規律
媽媽從小就要教導孩子將洗臉、刷牙、洗澡等工作當成生活作息的一部分,孩子也會逐漸養成習慣。如果允許孩子有時不用洗澡,孩子也會混淆,不知道該什麼時候洗、需不需要洗。不妨給孩子定製一個生活作息表,幫助孩子規劃自己的每日作息,也可以代替媽媽的嘮叨。當然,作息表一定要包括孩子該有的衛生習慣和活動。
啟示三:讓孩子保持生活環境的整潔
媽媽平時要告訴孩子不亂扔果皮,不隨地吐痰、大小便,保持公共環境的衛生。並告訴孩子,作為一個小公民,隻有注意公共衛生,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同時,在家裏也要引導孩子保持家庭環境的清潔,不隨地扔垃圾,自己的房間要收拾幹淨,衣服洗好後要疊好放到衣櫃裏;等等。通過這些教育引導,孩子也能保持自己所生活的環境的整潔和幹淨。
媽媽手記
擁有一個整潔、講衛生的孩子是每個媽媽的心願,而培養孩子講衛生的習慣,也是媽媽義不容辭的責任。要讓孩子講衛生,媽媽首先要做好榜樣,自己講衛生,同時要保持家庭環境的整潔,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平時也要經常引導孩子講究衛生,如勤洗澡、勤換衣服等,督促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
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也是媽媽的天職。但是,任何教育都可能存在誤區。尤其對於媽媽來說,對孩子的愛比爸爸表現得更全麵而濃烈,因此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也難免出現對孩子過度溺愛、嬌寵,或者對還要求過於嚴格等問題。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所以,媽媽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時刻學習,掌握科學的方法。隻有這樣,才能遠離教育的誤區,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