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媽媽要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1 / 1)

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也都有與生俱來對大自然的熱愛。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高樓、汽車、電視、網絡,以及做不完的功課,這些都橫亙於孩子走向大自然的路上,擋住了孩子眺望自然的眼睛,阻斷了孩子走向自然的腳步,讓孩子不知不覺就與自然疏離了。

其實,孩子應該經常接觸大自然,體驗與天空、田野、山巒、樹木、動物等自然之物相交流帶來的快樂。溫暖的陽光、清新的空氣,不僅有利於孩子的健康,自然中美麗的紅花綠草也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發孩子的思維和想象,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孩子的能力發展。

為了鞏固孩子對大自然的感情,平時一有時間,媽媽就帶李錚到野外去玩,而且一邊玩,一邊引導李錚觀察各種自然現象。沒有時間出去時,媽媽也不忘培養李錚對大自然的感情。

比如,在送李錚上學的路上,媽媽就引導李錚一邊觀察風雲變幻的天空,一邊練習想象作文。李錚在媽媽的引導下,也能進行口頭習作:“天上的雲真美,那麼白,那麼輕,就像一堆堆好吃的棉花糖。天上的雲真調皮,一會兒像往南奔跑的小鹿,一會兒又像是像翩翩起舞的仙鶴。天上的雲真忙,一會兒到南方開會,一會兒又到北方集訓……”

李錚在對風、雲、雨、雪等自然現象的觀察中,不但鍛煉了口頭作文的能力,更增進了對大自然的感情。

親近大自然是人類的本性,即使是習慣於現代化生活的人,也都會對大自然有一份特別的偏愛。就像我們看到孩子堆沙丘一樣,不過就是一堆沙,他們卻能玩得不厭其煩,而一些具有聲光效果的玩具可能一下子就玩膩了。這也在告訴我們,其實最單純的東西,反而可以創造出更多的變化。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性情浮躁、感情脆弱、自私冷漠。但是,如果能讓孩子們走出高高的圍牆,放下厚厚的書卷,離開虛擬的網絡的世界,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到大自然中盡情地玩帥,那麼他們也能找到醫治以上病症的最好良醫。

完美媽媽課堂啟示:

啟示一: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

媽媽應經常帶孩子到戶外大自然中活動,即使是到大自然中單純地聆聽與欣賞,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別樣的感受。可以帶孩子到野外,有意識地認識孩子認識自然,讓孩子運用各種感官觀察自然界,比如摸摸樹葉,聽聽風聲、雨聲或蟲鳴,或讓孩子用雙眼觀察自然,看看雲的變化,看看花開花謝,並引導孩子說說他感受到的自然是什麼樣的。

啟示二:鼓勵孩子種植花草、養小動物

除了引導孩子觀賞接觸自然外,媽媽還應實際讓孩子懂得照顧自然。雖然身處都市叢林中,不過還是可以和孩子在陽台上種一些簡單的植物,比如栽種大蒜,並記錄大蒜的生長情況。

也可以讓孩子飼養一些寵物,如果空間允許,小貓小狗等都是很受歡迎的小動物。也可以養小烏龜或小魚等,讓孩子體會到飼養小動物的樂趣和責任感,讓他體會生命成長的可貴。

啟示三:教育孩子保護自然

引導孩子親近大自然,也能激發孩子保護大自然的意識。比如,看到路邊的小花小草,媽媽要告訴孩子不要采摘、不要踐踏,要珍愛它們;看到草叢中的小動物,也不要隨便踩死,要懂得珍惜生命。

孩子置身於大自然當中,所受到的這些引導和教育也最容易產生效果,孩子也能從內心愛護自然、保護環境。

媽媽手記

親近大自然可以讓孩子獲得身心的愉悅,並能培養孩子高尚的情操。媽媽應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陪孩子嗅嗅青草香、享受陽光灑在身上與微風吹撫肌膚的感覺,讓孩子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並懂得愛護待自然、愛護我們的環境。也可以在家中養些動植物,讓孩子學會觀察和感受生命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