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往往就從每天的作息開始。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不僅能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還能讓孩子能有充分的精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媽媽都會比較注意培養孩子按時作息的習慣。但不可忽視的是,也確實有不少孩子養成了熬夜的習慣。究其原因,有些孩子是由於家庭作業多,媽媽還要求孩子學琴、練書法、繪畫、背誦等,導致孩子不得不熬夜完成課業;有些則是媽媽每天晚上看電視,孩子也跟著看;……所有這些使孩子熬夜的原因,都是不符合科學規律的,對孩子的健康和成長也都極為有害。
孩子缺乏規律的作息,睡眠質量就會差。而睡眠是人體恢複精力和體力的必要條件,缺乏睡眠,第二天也難以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所以媽媽還是應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保證孩子每天都能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劉鋒比較貪玩,媽媽為了不讓劉鋒太浪費時間,就給他製定了一個作息時間表:早晨6點起床,中午在家吃完午飯後做一小時功課,然後上學;下午回家先補一小時的外語,再看一小時的動畫片,晚飯後自由活動半小時,然後溫習功課後,再上床睡覺。
媽媽以為有了這樣的作息時間表,劉鋒的成績肯定會大有長進。然而沒幾天,媽媽就發現劉鋒做功課越來越慢,有時還打瞌睡。晚上自由活動後做功課時,也感覺有些疲累過度,根本不能集中精力學習。
媽媽發現,這是時間表有問題,於是果敢地做出改動:午飯後讓劉鋒有午休時間,下午看完動畫片再做功課,晚上的自由活動時間也視孩子的需要適當調整。
時間表變得更具彈性了,劉鋒的學習興趣也比從前提高了。
對於孩子來說,規律的作息就是該學習時學習,該睡覺時睡覺,該吃飯時吃飯,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學習、睡眠、飲食和休息都兼顧到,孩子也能通過這樣規律的作息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所以,媽媽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特點,引導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保證孩子身體的健康和智力的發育。
完美媽媽課堂啟示:
啟示一:媽媽要有規律的作息
要讓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媽媽首先要有規律的作息,並盡量保持與孩子的作息時間同步,不影響孩子的休息。如果媽媽經常晨昏顛倒,孩子肯定也會受到影響,難以形成規律的作息,也難以保持充足的精神投入到學習當中。
啟示二:為孩子製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
孩子有固定的生活作息,才能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從而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所以,媽媽可以與孩子一起製定一個作息時間表,並掛在孩子的房間,讓孩子知道自己每個時間段該做什麼事。
啟示三:為孩子營造良好睡覺氣氛
孩子上床睡覺的時間可能對媽媽來說還太早,但如果孩子睡覺時家中依然燈火通明、吵鬧不斷的話,孩子是很難有想睡覺的感覺的。所以到了孩子該休息時,全家人都要一起培養夜晚寧靜的氣氛,關掉電視、大燈,然後各自回房休息。也還可以放一些輕柔的晚安曲,讓孩子相信大家都要休息了,真的到了睡覺時間了。
媽媽手記
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通常由每天規律的作息開始。具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可以讓孩子更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生活當中,所以給孩子一個合理正常的生活模式,是媽媽的責任。媽媽要以身作則,遵守規律的作息。還可與孩子一起製定作息時間表,鼓勵孩子認真執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