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門口的“野蠻人”
商業觀察
作者:陳莉
證監會發言人張曉軍於3月6日稱,目前正研究商業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期貨業務牌照有關製度和配套安排。
銀行還是闖入了券商“領土”。
近日,招商銀行董事長表示,一旦證監會考慮向銀行發放證券牌照,招行會積極研究混業經營。
按照《商業銀行法》規定,內地券商牌照是銀行唯一尚未獲得的金融牌照,而這項規定即將被打破。證監會將對銀行發放券商牌照,並有交通銀行和興業銀行傳出並購券商計劃。
從監管範疇來看,由央行和銀監會審批或監管的牌照包括銀行、保險和信托,以及第三方支付等牌照;而證監會係統審批並監管的有基金、基金子公司、券商、期貨等牌照。銀行與券商分類經營一直是我國金融行業的一大特點,但這種單獨下注的特色經營正在接受全牌照經營的挑戰。
銀行欲來
2014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實施公開透明、進退有序的證券期貨業務牌照管理製度。包括研究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證券投資谘詢公司等交叉持牌;支持符合條件的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期貨業務牌照;支持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參股的方式探索綜合經營。
緊接著,前不久證監會發言人張曉軍公開表示,目前證監會正研究商業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期貨業務牌照有關製度和配套安排。這表明銀行做券商得到了監管層的支持。頃刻間,證監會向銀行發放券商牌照的呼聲四起。
3月9日,銀行股板塊在利好消息推動下集體走強,實現5%的整體漲幅,其中,寧波銀行、南京銀行漲停,興業銀行漲8.72%,北京銀行漲超9.20%。
眾所周知,銀行本身在渠道、客戶、信用和資金等方麵優勢已然很明顯,若能再獲得券商牌照,其業務覆蓋麵又將得以拓寬,實現證券、基金、保險、租賃等全覆蓋,進行金融全牌照經營,受益無窮。
有投行人士分析認為,“財大氣粗的銀行介入,券商的日子將會難過一點。”誠然,銀行獲得券商牌照,從壟斷到放開,會觸及部分券商的利益,尤其對體量小的券商而言,一旦牌照價值貶值,甚至消失,將會直接影響公司業績表現。
“券商今後將麵臨更為激烈的競爭。”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認為,銀行的網點、客戶資源實力較強,而且信譽度較高,這意味著銀行在營銷方麵更占優勢。此外,銀行的人才吸引力也較強,谘詢顧問、投資分析師的整體素質將較高,這對指導客戶投資、將儲蓄轉為投資有一定幫助。麵對來自銀行的壓力,券商亟需進行業務創新,以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
不過,對於銀行獲得證券業務牌照對券商的衝擊,廣發證券總裁林治海很樂觀,他表示,銀行持照並不是大家所講的“狼來了”,未來證券行業也可能跨業經營,隻有將強大的客戶基礎和專業能力結合,才會有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