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注冊製逼近(2 / 2)

可見,注冊製的核心在於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能較好解決發行人和投資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規範監管主體的監管邊界,避免監管部門過多幹預市場。

同時,監管部門也會把監管著力點轉向事中、事後監管,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肖鋼曾表示:“注冊製的巧妙之處就在於既能較好地解決發行人與投資者信息不對稱所引發的問題,又可以規範監管部門的職責邊界,避免監管部門的過度幹預,不再對發行人‘背書’,也不過多關注企業以往業績、未來發展前景,這些都交由投資者判斷和選擇,股票發行數量與價格由市場各方博弈,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市場在忐忑

注冊製利好長期,那麼短期風險呢?

除了交易所、券商,其實,各個市場參與主體、中介主體都會在注冊製中分得一杯羹、也麵臨一份未知的挑戰。

對於券商來說,注冊製無疑將它們推向了前台,根據國際經驗,在注冊製下,信息披露欺詐風險主要依靠券商等中介機構來防範。作為發行項目總協調,券商對發行人信息披露欺詐風險的防範,有助於降低或免除自身的連帶責任或刑事責任,形成良好的聲譽,建設響亮的品牌。注冊製下,券商對於信息披露欺詐風險防範的激勵機製主要得益於聲譽維護與風險控製。券商的聲譽對於其業務承攬意義重大,當與發行人、會所、律所集體舞弊,編製虛假的信息披露文件,短期內可能獲利頗豐,一旦被監管機構查處,會使其聲譽掃地。

券商不能再為所欲為了。

此外,注冊製是一個即將落地的靴子,但已經在手的IPO項目該怎麼辦呢?

有“落袋為安”的,很多公司和機構因為擔憂注冊製的推出會影響自己的融資結構而紛紛期望可以在注冊製前上市融資,這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在注冊製呼之欲出的當下,新股發行的速度明顯加快了。肖鋼表示,今年仍將基本按月均衡發行,並適度增加新股供給。具體審核進度需依據發審委的審核情況確定,不會人為確定一個具體數字,但根據目前的審核情況看,預計總體會超過去年。自去年6月第二輪IPO重啟以來,新股發行數量在去年下半年比較穩定,進入2015年後,新股發行明顯提速。

證監會數據顯示,2014下半年,證監會分7批次共下發79家IPO批文,月均10多家。截至現今,證監會下發三批次共66家企業的IPO批文,已逼近去年下半年IPO重啟後的新股發行總量。

“目前在排隊的擬IPO企業,到注冊製實施未審完的,將繼續排隊。注冊製改革還是要審核的,不會有任何(顛覆性)變化。”肖鋼表示,目前市場狀況和規模已經具備了增加新股供給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