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製逼近
金融資本
作者:文暉
政府工作報告中“實施”一詞,意味著注冊製正式步入“衝刺”階段。
兩會期間,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近百字的篇幅對於2015年資本市場改革的路徑進行了闡述。
這是近8年的時間內,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資本市場著墨最多的一次。
除了用詞的多寡,措辭上的變化尤其值得推敲。例如,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和“新國九條”中,對於注冊製改革的用詞是“推進”,而新的政府報告中使用了“實施”。
這意味著,自十八屆三中全會宣布“推進股票發行注冊製改革”以來,曆時16個月左右,注冊製終於迎來了確切時間表。
一時間,市場期待、監管積極、中介觀望、股民熱議、媒體關注,中國股市的政策從來都是貶大於褒,很少有萬眾期待,萬眾一心的“點讚”時刻。
何為注冊製,為何牽一發而動全身?注冊製實施預期下,股市生態如何謀變?
高層頻“喊話”
兩會前,證監會主席肖鋼在2015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就表示,推進股票發行注冊製改革是2015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頭等大事。
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市場部副主任王嫻在3月7日表示,股票發行注冊製改革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已經完成注冊製改革基本方案的初稿,同時正著手啟動股票發行注冊製改革的其他各項準備工作。
注冊製是指證券發行申請人依法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和資料公開,製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機構審查,並且對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承擔法律責任。主管機構隻負責審查發行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不需要對發行的證券價格進行審核。在注冊製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隻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不進行實質判斷,發行人營業性質、發行人財力、素質及發展前景、發行數量與價格等實質條件均不作為發行審核要件。形式審核(注冊製)與實質審核(核準製)的區分在於審核機關是否對公司價值做出判斷,是注冊製與核準製的重要劃分標準。
顯然,注冊製將極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圈錢市”、新股發行定價過高和IPO發行排隊堰塞湖問題,從而保護中小股民的利益,提升資本市場運作效率。
監管謀轉型
觀察者稱,三中全會的核心思想是明確“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而資本市場作為重要的要素,一旦A股IPO實行注冊製,則意味著證監會的職能將出現大的轉變,未來新股發行的規模、時間和價格都將由市場決定。
實施注冊製後監管層的監管重點將從IPO移到二級市場。
監管層不再為信息披露義務人“背書”,不對上市公司價值進行實質判斷,僅確保信息披露的齊備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放鬆公司上市的事前監管,而落實上市中介機構的保薦或鑒證職責。對於信息披露的造假行為,則加強事中和事後監管,嚴厲打擊違規者和證券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