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投盯上陸金所(1 / 2)

風投盯上陸金所

金融資本

作者:楊天楠

傳聞中的100億美元的市場估值,意味著陸金所將一躍超過lending club,成為世界上估值最大的P2P公司。

沒有那麼好,沒有那麼壞。

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對於年輕的陸金所而言可謂喜憂參半,好消息壞消息都接踵而至,一方麵隨著戰略投資者的注資,一個潛力無窮的互聯網金融巨輪似乎正在向我們駛來,而與此同時,海麵下的暗潮湧動和風浪卻讓這段旅程注定無法一帆風順。

自從被卷入旗下全資子公司平安國際商業保理(天津)有限公司壞賬糾紛後,陸金所引以為豪的風控能力受到了很大的質疑。負麵纏身的陸金所於3月16日正式召開新聞發布會,明確否認近期市場關於陸金所實繳出資額、資金池、關聯擔保等傳言,且指出平安國際保理所涉及的應收賬款與陸金所P2P業務毫無關聯,未有任何投資人利益受損。

懸疑何來

事實上,即便是以激進著稱的平安集團內部,許多人也對陸金所目前的發展速度感到些許不安,有平安集團內部人士坦言:“原來計葵生在平安有好幾個職位,包括集團首席創新執行官和副總裁,而這兩個職位都已經被拿掉。可見集團內部出於各種考慮也想把陸金所從平安的大盤子裏切割出去,畢竟杠杆放的太大,一旦形成壞賬,風險不可控。”

在筆者看來,盡管備受質疑,陸金所相比較於其他的P2P公司來看,風險相對較小,近期內並不存在大麵積壞賬和違約的可能性。

首先來看,P2P行業目前第一重風險來自業務模式的風險,包括欺詐和流動性風險。從平台的角度來講,目前排名前列的幾家P2P公司都拿了風投的錢,燒別人的錢跑路的可能性很低,反而是借款人造假從平台詐騙的情況相對比較嚴重。

在最近的一次互聯網金融分享中,計葵生坦言,目前造成P2P行業壞賬的原因之一是借款人的故意詐騙,審查的時候資料很全,符合一個優質借款人的一切條件,但到期後人卻找不到了,一查發現資料都是假的。事實上陸金所的風控模型已經過了美國市場20多年的驗證,在用戶審查時會對220多個細節進行確認,這在國內的P2P領域還是比較領先的。

即便遭遇欺詐,投資者也並不需要為此感到過分擔心。學過概率論的都知道,如果樣本足夠大次數足夠多,一個硬幣擲出正反兩麵的幾率會一樣,P2P也是一樣,當一個風控模型足夠嚴格,壞賬率可以保持在可控的範圍之內,尤其是陸金所擁有遠低於國內P2P平均水平的融資成本,意味著在相同壞賬率的情況下,陸金所依然保有著更高的安全係數,就更不要提平安擔保對用戶資金安全的雙重保護了。

大家之前擔憂的第二重風險來自於政策監管的風險,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形態,P2P行業標準和監管政策依然尚未出台,平台自身尚有諸多風險不能自控,保障投資人利益的能力有限。一旦P2P行業出現了大麵積的壞賬,作為主管部門的銀監會是否會拿出新的監管政策,目前尚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