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航電子 五年後破千億(2 / 2)

如今中航電子在國內雖然能夠保持領先地位,但想要在國際競爭中取得領先,還要在充分的市場化競爭中淬煉筋骨,在專業化的整合中“強本固基”。

這正是“全麵深化改革”方針在軍工體係中的兩大重要方向。盧廣山判斷,政策麵上推進的軍民融合,實際其背後的要求一定意味著市場化改革:“隻有這樣,才能激發企業發展的動力,用市場化的體製和機製來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並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

在過去的幾年中,中航電子一直在推進市場化的改革。將航電係統的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並托管了下屬的五家科研院所。各司其職、堅守細分市場的下屬公司,迅速增強了中航電子的綜合競爭能力,而五家科研院所進一步鞏固著中航電子在技術層麵的領先優勢。

在最近兩年的時間裏,中航電子的股價之所以能夠在大盤“跌跌不休”時保持強勢,形成穩健向上的良好走勢,五家科研院所的資產注入預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更重要的因素是,在武器裝備技術含量最高的領域裏,中航電子深化改革,積極融入市場競爭並取得領先地位,給了投資者以堅定信心。

“市場化改革對軍工企業而言,是一個曆史的職責和使命。隻有按照這個思路去走,企業才能夠有更大的發展動力,才能變得更加健康,也能夠將軍民融合真正地貫徹到企業發展的戰略中去。”盧廣山總結道。

按照中航工業集團的戰略規劃,每個產業板塊都將實現專業化的整合。也就是說,在航電領域,中航電子最終的目標,是將整條產業鏈的各類資產集中到上市公司平台中,以建立完整的產業鏈,形成對外競爭的合力,提升企業參與國際化市場競爭的能力。這同樣是中航電子在近幾年的資本市場上表現穩健強勢的關鍵因素之一。

技術溢出效應

從早年的核技術,到近期穀歌收購的軍工機器人企業,軍工一直是社會發展極其重要的技術推動力,就連計算機的誕生,也是出自計算炮彈彈道的需求。

可見,軍工企業的技術溢出效應有著巨大的潛力。這也是中航電子實現盈利模式創新的重要基礎:依托一係列先進的軍用技術,向市場容量更大的民用市場邁進,取得更高的營業利潤並反哺軍工技術研發。

中航工業集團董事長林左鳴是這一策略最堅定的推動者。他認為中國航空工業要做好,一定要將航空技術溢出到航空以外,用溢出效應創造效益。他在接受《英才》專訪時表示(《英才》2015年03月號《林左鳴 中航工業資本大整合》),大量的航空技術要轉移到非航空領域,而現金流則可以從非航空領域回流至航空領域,形成“交叉灌溉”的效果。

“目前航電的非航空產業發展還在路上,我們將其定位為核心戰略之一來推進,這將對調整我們航電的產業結構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盧廣山說,航空電子涉及的專業和技術,幾乎已經覆蓋了電子信息產業的所有相關領域,因此航電在發展非航空產業方麵,具備極強的技術和資源的優勢。

在國際上,傳感器部分占航電的比例現在已經超過了65%,這是航電行業最為重要的一項技術領域。除此之外,在操作係統、任務係統、顯示、控製等等方麵的技術,航空電子產業都有深度覆蓋。這些技術已經在軍工產品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同樣可以在民用產品中尋找到更大的市場空間。

此前,中航電子已經規劃了六個方麵的行業,包括電子信息、機電自動化、機器人、基礎器件、醫療設備和智慧城市的相關業務,來推動非航空產業的發展。

這些行業粗看相互沒有關聯,但中航電子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絕非隨意為之。盧廣山對企業發展非航空領域業務,有著非常明確的準入要求,最核心的標準便是技術、行業不相關的不做。此外中航電子也會對市場規模、行業的發展階段和空間方麵進行嚴格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