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爸爸要善於疏導孩子盲目購物的衝動(1 / 1)

孩子手中有了零花錢,自由支配錢財的權利也會逐漸增大。但是,孩子花錢的控製能力還是比較低的,而外界的誘惑又比較多,再加上與同學的攀比心理等,導致許多孩子都會出現盲目購物的衝動,使得大部分零花錢都花到了沒有的地方。

越來越多的孩子認為,最舒適的生活莫過於早上穿著“米奇”或“加菲貓”,背著“背背佳”,腳踩“阿迪”、“耐克”的名牌鞋去上學;放學後愜意地坐在“麥當勞”、“肯德基”喝著可樂、吃著薯條,並揚言:我爸爸比你爸爸有錢。同時,更多的商家也將自己產品的方向定位到孩子的領域。因為他們知道,雖然孩子年齡小,但卻是一家三口中的權威人物。

對於孩子表現出來的盲目購物行為,爸爸應該及時進行疏導,讓孩子知道他所花費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隻有積極引導孩子學會甄別自己的需要,才能讓孩子學會節省、學會理性消費。

於俊今年剛上高中。每年過年時,家中的親戚朋友都多多少少都給了他一些壓歲錢。今年於俊收了500多元錢的壓歲錢。

看著兒子漸漸長大,爸爸覺得,如果還像往年那樣沒收他的壓歲錢,兒子自由支配財物的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於是,初五早晨吃飯時,爸爸就與於俊聊天,問他如何管理和規劃這筆壓歲錢。而於俊一句“花得差不多了”的回答,讓爸爸大吃一驚,“讓你自己管理壓歲錢,就這麼幾天的時間你就花了個精光?那麼你跟爸爸說說,你都怎麼花的呢?”

“出去跟同學玩,買飲料要花錢吧?昨天中午跟同學在外麵吃的飯,要花錢吧?我的書包也舊了,該換個新的了吧?……”聽了兒子的回答,爸爸無奈得隻搖頭。

據一項調查資料顯示:目前,80%多的家庭中,孩子的消費水平已高於父母。當孩子要花錢時,家長往往不加考慮,隨意性極大,這已成為孩子理財教育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而導致孩子盲目花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孩子攀比心理在作怪。

所以,爸爸要經常注意觀察孩子的消費習慣,發現不良習慣要及時疏導,不能放任自流、任其發展。教育孩子不與同學攀比吃穿用;平時讓孩子盡量穿校服,給孩子買衣服也盡量以得體為主;學習用具以合用、適用為原則;教育孩子不要盲目趕時髦、追潮流,更不能盲目攀比,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健康的理財消費觀念。

成功爸爸課堂啟示:

啟示一:讓孩子理解錢財的來之不易

爸爸平時在給孩子零花錢時,要告訴孩子,這些是自己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賺來的,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多少精力,才能得到這麼多的報酬。如果有條件的話,爸爸可以帶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單位參觀一下,或鼓勵孩子自己在假期勤工儉學賺些錢。通過這些方式,孩子就能深刻地感受到每一分錢的來之不易,花費時也會知道控製和節約。

啟示二:及時糾正孩子的攀比心理

消費攀比心理是導致孩子盲目消費購物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很多爸爸也會不自覺地滿足孩子的種種要求。即使是經濟狀況一般的家庭,一聽說其他孩子都買了,也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所以自覺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正是這樣的心理和做法,才促使這種攀比風的盛行,這無形中也使孩子養成了盲目購物的習慣。

爸爸要意識到,這種攀比心理對於孩子的成長和理財能力的培養沒有任何好處,所以應盡量糾正,決不能縱容。要引導孩子在學習、勞動、品德等方麵與同學展開競賽,而不是在吃穿用上盲目攀比。這樣,就不會讓孩子在花費上產生優越感,還能與其他同學平等相處。

啟示三:讓孩子參與“管家”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他們希望獲得與成人一樣的權力,更渴望變換社會角色。因此,可能會與父母產生很很多衝突,比如穿怪異的服裝、買一些稀奇古怪的沒有什麼實用價值的東西,認為這樣才有個性,才能表明獨特的自我。而實際表現出來的,是他們希望能自己獨立處理問題,當然這也包括花錢消費。

而對於孩子過度盲目消費的現象,爸爸可以通過聊天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家裏的經濟狀況和家庭收入等。必要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參與“管家”,比如可以讓孩子為家裏買幾天菜,或獨立完成家裏的某項工作,或參與家庭的理財、投資等,了解家庭的收支狀況。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能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不容易,以後花錢也能逐漸有所節製。

爸爸手記

給孩子零花錢,還需要爸爸正確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花這些零花錢,不要讓孩子養成與他人攀比的虛榮心理,盲目花錢消費、擺闊。這不僅會令孩子養成胡亂花錢的毛病,還不利於孩子理財能力的培養,甚至可能會讓孩子因此而走上歧途。所以,做好孩子盲目消費的疏導工作,是爸爸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