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對孩子零花錢的要求要理性對待(1 / 1)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爸爸給孩子的零花錢也越來越多。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小時候吃過苦,現在條件好了,要讓孩子的生活好起來。的確,適當地給孩子一些零花錢是可以鍛煉他們的理財、自理能力。但事實上,絕大部分孩子麵對大把的零花錢時,並不會理智地支配,反而會因此而養成驕奢之氣。

對於孩子要求零花錢,大多數爸爸是會給予滿足的。有的爸爸說,現在生活好了,孩子學會花錢也是社會生活的一種需要;有的爸爸說,隻要孩子學習成績好,給些零花錢也是一種獎勵;更有的爸爸認為,即使我不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會“慷慨解囊”的……

教育專家指出,不論爸爸的經濟條件如何,對於孩子的零花錢還是應該理性對待,不能隨意多給,也不要有求必應,要將零花錢的數量控製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範圍之內。應該給多少,則要根據孩子的日常消費來計算,這樣才能防止孩子亂花錢。

高穗今年上初一,經常會跟爸爸要零花錢,今天五元明天十元的。開始時爸爸也是每次都滿足女兒的要求。可是漸漸的,爸爸發現女兒花錢越來越衝了,而且花完就要,根本不分時間地點,爸爸不禁有些擔心。

一天,爸爸對高穗說“穗穗,從明天開始,我準備把給你零花錢改為‘工資’,打破以前的‘大鍋飯’行為,實行‘包產到戶’。”女兒覺得很新鮮,就欣然接受。

第二天,爸爸給女兒一個月的零花錢50元。可是半個月都不到,女兒的錢就花沒了!爸爸覺得“月薪”不行,不能很好地監督女兒的花錢,於是就改成“周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能及時糾正和調整女兒零花錢的使用方向和方法。周薪為10元,但女兒可利用家人提供她的機會掙一些零花錢。比如,要得到全額周薪就必須要幹日常家務,保持自己房間整潔,否則爸爸會將零花錢酌減甚至扣除。一次女兒歎著氣對爸爸說“現在要賺點零花錢可真不容易啊!”爸爸笑著說:“爸爸在外麵賺錢也不容易呀!”父女倆啞然失笑,但穗穗的零花錢明顯花得有計劃了。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小學四年級就應有支配零花錢的權利。雖然這時孩子還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但錢能換物的理財理念已經形成。同時,隨著孩子的成長,脫離父母獨立生活的時間也相對變長。在相對獨立的時間段,孩子可能也麵臨會一些需要花錢的事,比如買書本,天熱口渴需要買水或冰淇淋解渴等;並且在這個年齡,孩子獨立打理私人財務的意識也開始萌生,並能適當為自己今後的打算而暫時克製自己。

所以,對於孩子的零花錢爸爸還是應該給的,但最好不要隨便給,而且也不宜過多,否則容易讓孩子淡漠理財觀念。同時,爸爸還要幫助孩子計劃零花錢,讓孩子逐漸對花錢產生正確的概念。

成功爸爸課堂啟示:

啟示一:區分孩子的零花錢要求是否合理

當孩子伸手向爸爸要零花錢時,爸爸首先應區分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凡是合理的要求,例如買書、買練習本等,爸爸就應適當滿足孩子並讓他自己去購買這些東西。這樣,一方麵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麵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而對於那些不合理的要求,爸爸一定要嚴辭拒絕,並向孩子講明道理。比如,孩子已經有許多布娃娃了,但還纏著爸爸要求買新的,這時爸爸就應告訴她:“家裏還有十幾個布娃娃,你買這麼多是沒必要的。爸爸賺錢也很辛苦,你要懂得愛惜爸爸用勞動換來的錢。”通常來說,上學以後的孩子都能接受這些道理,並適當約束自己的行為。

啟示二:別讓孩子的學習與零花錢“掛鉤”

在給孩子零用錢時,不要與孩子的學習成績聯係起來。不要因為孩子這次考了100分,就多給零花錢;下次成績不好,就不給了。用金錢來作為一種物質刺激,有礙於培養孩子端正的學習態度。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基於金錢刺激而產生的學習動力,比基於興趣和責任產生的學習動力要短暫而薄弱。爸爸很快就會發現,將零花錢和孩子的學習成績掛鉤,隻不過是增加了孩子的投機欲。因為有些孩子會以作弊的方式來企求“達標”,有些孩子甚至會以謊報成績來求得“獎金”。

啟示三:讓孩子懂得規劃自己的開支

要讓孩子懂得如何去規劃自己的開支。爸爸可以從孩子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固定給孩子一些零花錢。最好的方法是每周的同一天,給孩子以同樣數目的錢,這樣可以使孩子做到心中有數。而究竟該給孩子多少零花錢,爸爸可以根據家庭的經濟狀況而定。這樣,孩子就會懂得如何去規劃自己下一周的開支,學會理性消費。

爸爸手記

學會使用和安排好零用錢是孩子學會理財的第一步。孩子擁有了自己的錢,了解錢並學會合理使用錢,有助於培養經濟意識和理財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經濟生活的需要。但爸爸要注意,對孩子的零花錢要求不能有求必應,否則會讓孩子從小養成好逸惡勞、花錢大手大腳的壞習慣,不利於正確的理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