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欲望總是很強烈,喜歡買很多新鮮的東西。開始時,孩子的這種欲望是無意識的,然而若是爸爸一味縱容滿足,孩子的花錢欲望就會越來越強烈,甚至成為一種習慣。這時,孩子對金錢就沒有具體的概念了,手裏有錢就花掉,花完就伸手向家長要,全然不知道所買的東西究竟實用與否,也說不出來錢究竟用到了什麼地方。
爸爸一定不希望孩子變成這樣,那麼在平時就要理性對待孩子的消費問題,引導孩子製定消費預算計劃,並盡量將生活消費控製在預算之內,將每一分錢都花得有計劃、有目的。當然,爸爸最好和孩子一起製定預算和消費計劃,並對孩子的計劃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看孩子能否根據計劃合理花錢。通過爸爸的監督指導,孩子也會提高消費能力,有所節製地花錢。
10歲的沈浩讀小學四年級。一天,爸爸對他說:“你已經是大人了,從現在起爸爸每個月給你50元的零用錢,你自己支配,也可以存上,或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我們要做個約定,就是存錢花錢都要有預算。在月初就計劃好,並要把每項花銷都記錄下來,在月底做個總結。如果你的計劃合理,就可以到爸爸這裏拿下個月的零用錢了。”
沈浩一口答應下來,於是,爸爸就協助沈浩開始有計劃地使用自己的零用錢,引導沈浩逐個盤算哪些錢是必須花的,哪些錢是可花可不花的;哪些錢是現在就要花的,哪些錢是可以以後再花的;如果現在錢不夠,那每個月存多少錢來積攢;等等。幾個月後,爸爸逐漸放手讓沈浩自己來規劃,沈浩也開始了將計劃用到日常的學習和時間安排上。
雖然有了消費的預算,但由於外界的誘惑太多,孩子會經常經不住商家的忽悠,還可能出現盲目消費的情況,使消費超出預算。因此,在具體的消費環節上,爸爸還是應該做好引導工作,讓孩子知道哪些東西是必須買的,哪些是暫時用不上、不用買的;根本沒有用的,就不要浪費錢購買。對於這些,爸爸要經常與孩子分析,引導孩子理性消費。
成功爸爸課堂啟示:
啟示一:轉移孩子的消費欲望
孩子在消費過程中,控製不住自己的欲望,一是由於孩子的好奇心和占有欲,被新奇的商品所吸引;二是孩子根本不理解金錢的概念,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到底有什麼價值。因此,當孩子看到他沒有見過的新鮮東西時,才會想要消費,不能有效地控製自己的欲望。
對此,爸爸可以嚐試轉移孩子的購買欲望。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消費需求時,爸爸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合理的購買需求上來。這樣不傷害孩子的感情,也會阻止孩子的浪費消費。
啟示二:讓孩子買東西前學會三思後行
平時爸爸可以讓孩子在買任何東西前先考慮幾個問題:第一,我買它是做什麼用的;第二,我上次買的用完了沒有;第三,如果我不買會怎麼樣。
孩子隻要能夠在買東西前先仔細地思考一下這樣東西對自己的效用怎樣,也就會漸漸地學會思考後再花錢買東西,不會出現無法抑製的衝動消費行為。而衝動的消費都是因為思考得太少,購買時隻是憑感覺,很多時候可能買回來後發現並沒有太大的實際用處。
啟示三:教孩子學會花錢記賬
孩子什麼時候花費多少錢買了哪些東西,爸爸都可以教孩子清楚地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孩子核對賬目。有時孩子的零錢花完後,一查賬本就能查出自己哪些消費是必需的,哪些消費是沒必要的。此時爸爸可以適時地告訴孩子,在以後的消費要盡量謹慎,盡量避免浪費。
爸爸手記
人的欲望總是遠超過實際需要,如果不加分辨地追求欲望,就算再多的金錢也不夠用。為了避免孩子盲目消費,爸爸可以和孩子製定一份消費預算計劃,並嚴格執行,鼓勵孩子將生活消費控製在預算之內;同時還要引導孩子學會消費記賬,隨時看到消費狀況,從而引導孩子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