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多給孩子自己做決策的機會(1 / 1)

決策能力也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不論遇到什麼問題,領導者都需要在最關鍵的時候集思廣益,根據情況及時做出決策。不會做決策,隻會隨波逐流的領導者,最終隻能走向平庸。

孩子需要有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從而來嚐試自己的決策能力、體會自主決策的感覺。然而,爸爸總會有意無意中剝奪孩子做決定的機會,很多本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爸爸出於疼愛孩子,或嫌過於麻煩,就包辦代替了。許多事情爸爸看起來很簡單,但對孩子卻是一種極有益的鍛煉。比如:今天穿什麼衣服?用什麼發夾?書包買什麼樣子的?用什麼筆?……這些問題爸爸可以多問問孩子,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爸爸可問他為什麼要這樣決定,適時給他提點參考意見。孩子每經曆這樣一次機會,做決定的能力也就隨之提高了一分。因為做決定的過程包含著觀察、分析、權衡、判斷、綜合等思維過程,對孩子益處多多。

當然,孩子的知識和能力都有限,放手讓他們決策爸爸不免會擔心。所以,爸爸不妨為他們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知識和能力水平的事情,來鍛煉他們的決策能力。

一天,爸爸對剛上小學的兒子說:“多多,爸爸下個月要出差,不能到學校接你了,你看看怎麼辦好呢?”

多多不以為然地說:“讓媽媽來接我就行了唄!”

“可是媽媽經常加班,你也知道的,恐怕也不能接你。”爸爸說。

“那怎麼辦呀?”兒子有點泄氣。

“爸爸想請鄰居的樂樂爸爸幫忙接你,你和樂樂是同班,你跟樂樂一起放學和他爸爸回來,你覺得怎樣?”

“好吧,也隻能這樣了。”兒子顯然是接受了。

有些爸爸在處理孩子的事情時,認為“孩子小,不懂事,還是我決定吧”,但爸爸沒有意識到,孩子也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的個人想法得不到爸爸的關注,且爸爸長期過度包辦,孩子的自主意識就會被抑製,決策能力也難以提高,真是可能對自己產生消極的評價。長大以後,也可能會缺乏判斷和決策能力,這顯然不利於孩子領導能力的培養。

其實,隻要爸爸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自己做決定,孩子會讓爸爸驚喜於他的成長。所以,要想讓孩子具有自主性,具有領導能力,爸爸應適當放手,信任他、尊重他,不要橫加幹涉,孩子會在爸爸的信任和鼓舞中成長起來。

成功爸爸課堂啟示:

啟示一:鼓勵孩子自己做選擇

選擇也是一種能力。會自己做選擇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在孩子的一生當中,他也會經曆無數選擇的機會。如果孩子從小就具有自己選擇的能力,那麼長大也有可能會更好地把握機會,走向成功。

因此,爸爸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將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比如,可以經常問孩子:“你周末想去爬山還是去遊泳?”“這次你報培訓班,是想報音樂還是美術?”鼓勵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並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啟示二:不要隨便否定孩子的決定

當孩子做出一個決定時,不論是否合理,爸爸都先別急著否定或幹涉孩子。如果孩子決定的隻是一些小事情,爸爸不妨尊重孩子的決定;如果是關於大事情的決定,爸爸可以給孩子提一些意見和參考,免得孩子“誤入歧途”。

其實,往往是大事情對孩子來說才重要。如果孩子的決定被爸爸否定了,孩子也會因此而沮喪,甚至產生敵對情緒。所以,如果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分析自己的情況,然後才做出的決定,爸爸最好還是尊重他為好。

啟示三:爸爸別替孩子打退堂鼓

不論孩子遇到任何事,爸爸都不應該替孩子打退堂鼓,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多想幾種辦法解決問題,然後挑選一種最可行的方法。

比如,孩子趕上元旦節目演出,卻擔心因此而耽誤了期末考試,這時孩子就會很為難,不知道該不該參加演出。這時,爸爸可以說:“元旦演出可能會耽誤你的學習,但是我們可以想辦法把演出占去的時間補回來,你說呢?”然後引導孩子做個時間計劃,讓孩子能有更合理的時間去安排學習和演出。這樣的結果,既幫助孩子解決了問題,又提高了孩子自主決策能力。

爸爸手記

孩子自己能對某些事做出選擇和決策,可以鍛煉孩子的決策能力。而決策能力也是領導者必備的能力之一。當然,當孩子自己選擇做決定時,也並是一切都由著孩子說了算。在一些重大事情上,爸爸對孩子的強製要求、行為規範是必要的。但爸爸也要把握一個“度”,不可事無巨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