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永遠具有吸引別人注意力的能力,能夠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給在適當的時機將適當的信息傳遞給他人,能夠在別人最需要激勵的時候給予鼓勵。這就是領導者的影響力。
善於激勵他人的人,通常能真誠地理解他人。在與他人溝通時,能認真地傾聽他人,並能將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當出現意見不一致時,能將不同的意見綜合起來,然後得出一個大家都比較認可的結果。而且,能激勵他人的人,還很善於說服他人。這樣的人,在一個小團隊中自然能成為領導者,成為“頭頭”,並能不斷提升自己、影響他人。
爸爸也要幫助孩子養成學會激勵他人的習慣,當看到他人犯錯時,要能真誠地指出,並給予諒解;看到他人進步時,要給予鼓勵,激勵他人再接再厲。這樣的孩子,以後也一定具備出色的領導能力。
一次,上三年級的劉明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叔叔家做客。為了招呼他們,嬸嬸燒了一桌子的菜,但是廚藝卻不太好,菜比較難吃。
劉明的父母都麵麵相覷,不知該說什麼好。嬸嬸也很尷尬,連連說“我不太會做菜,真該學學”。這時,劉明卻滿臉真誠地說:“嬸嬸,我覺得您燒的菜味道很特別。我有個同學就愛吃特別的東西,下次我請他來您家吃飯好嗎?”飯桌上尷尬的氣氛立刻就得到了緩解。
相信案例中劉明的話一定會讓嬸嬸很高興,並激勵嬸嬸認真學習廚藝。這就是懂得如何激勵他人的孩子。
激勵別人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體現,也是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學會激勵他人,讓孩子做一個能激發他人潛能的人,那麼孩子以後的道路就會無往不利。
成功爸爸課堂啟示:
啟示一:引導孩子學會傾聽他人
現在的孩子表達能力都有所增強了,但卻不懂得如何傾聽別人說話。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難以認真地傾聽他人的想法,當然也無法真正了解他人的想法,也不會知道該從哪些方麵有效地激勵他人。
爸爸若想讓孩子以後懂得如何激勵他人,首先就要引導孩子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和看法。孩子也隻有學會傾聽他人,才能將他人當成與自己平等的人看待,才能獲得他人的尊敬,才能激勵他人共同去完成一項任務。
啟示二:引導孩子學會為他人著想
是否懂得為他人著想,代表還是否懂得尊重他人,平等地對待他人。表明看來,為他人著想是一種關心他人的表現,而事實上這也是領導激勵他人的一種方式。人們隻有感受到了領導者的關心,才能忠誠地追隨他。所以,這種為他人著想的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激勵。
爸爸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導孩子學會為他人著想,比如教育孩子學會尊敬他人,接納他人的意見;做事時先考慮一下是否會妨礙他人;等等。當孩子學會為別人著想時,才會感謝每一位為自己服務的人,也才會去激發他人的服務熱情,讓自己成為眾人的領導者。
啟示三:引導孩子學會原諒他人
人與人的交往中,難免會出現誤會和過失。如果總是揪住對方的過失不放手,效果可想而知。相反,如果學會諒解他人,寬容地對待他人,反而更能贏得人心。
通常在職場上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如果自己犯錯後,領導並沒有過於計較,那麼自己以後必然拚命工作,以回報領導的知遇之恩。可見,學會原諒他人不僅是一種簡單的人際交往,更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
爸爸要教育孩子在平時多寬容別人,不要太計較別人的過錯和失誤。要讓孩子明白,懂得寬容、原諒他人,就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和感激,就能為自己贏得人脈,那麼在今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也會贏得更多人的支持。這也是領導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
爸爸手記
領導能力與激勵就像兄妹倆。激勵可以讓人產生行動的動力,讓人歡欣鼓舞,促使他人完成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要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爸爸就要教孩子懂得適時、適當地激勵他人,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為他人著想。對於別人的失誤,也要給予諒解和激勵。這樣,才能讓他人發揮潛能,從而贏得更多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