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爸爸在教育孩子時,要少批評、指責,多關心、表揚,經常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即使孩子做錯了事,也一定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讓孩子獲得“平等”的待遇。這樣,孩子才能逐漸克服膽小、怯懦的行為,變得開朗活潑,與人交往困難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啟示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有時害怕與人交往,出現社交恐懼現象,主要是內心自卑,害怕失敗。對此,爸爸要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鼓勵孩子善於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並讓孩子多找機會發揮自己的特長。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提升了,社交恐懼症自然也就消失了。
啟示三: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
為了讓孩子更多地參與到社交當中,爸爸可以多給孩子創設一些鍛煉的機會,比如利用節假日出去旅遊,在旅遊中爸爸有意識地帶孩子去買車票、聯係住宿、購買遊園門票。孩子也能直接接觸到一些新的對象,了解新的交際內容。通過與陌生人打交道,也能增強孩子的交往能力,提高孩子在新環境的應變心理素質。旅遊結束了,孩子的見識廣了,與人的談資多了,也就不那麼懼怕交往了。
此外,還可以帶領孩子或單獨安排孩子去探險、參加夏令營等,爭取讓孩子多參觀展覽、觀看演出、參加遊戲競答、競猜、演講或上台表演節目等活動,從中讓孩子接觸到盡可能多的人,在觀察世界時鍛煉交際能力,開闊眼界,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
爸爸手記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都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症狀。這種對社交的恐懼心理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因此爸爸要及時發現、及時疏導,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症給孩子的交往所帶來的困擾。必要時,爸爸還應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以便幫助孩子盡早克服社交中的恐懼心理。
孩子,將是未來社會的領導者、管理者和主宰者,未來世界的發展方向將掌握在他們手中。但是,他們能否擔此重任,關鍵就取決於今天成人的教育,尤其是爸爸。男性通常具有膽大自信、思維敏捷、善於思考、決策果斷等特性,而這些特性也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特性。因此,爸爸應該在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方麵,著重培養孩子的這些特性,讓孩子的領導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