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層雙軌一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機製研究(1 / 2)

“三層雙軌一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機製研究

財會教育

作者:朱英華

摘要:會計電算化專業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重點,以工學結合的課程開發和“雙師素質”教學團隊建設為目標,構建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體係。為實現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培養目標,保證課程體係的實施,我院創建了“三層雙軌一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基於校企合作的“全方位項目”教學運行機製,以保障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工學結合 培養模式 職業能力 課程體係

業建設的核心是課程建設,課程建設的核心是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的教學效果取決於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措施決定了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一、“三層雙軌一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層雙軌一融合,是一種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以綜合素質為基礎,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專業技能培養模式。

(一)“三層”。“三層”是指按課程間內容的依存關係分為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技能、職業綜合技能三個階段。通過教室與工作場所對接,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與企業會計對接,實現了專業基礎技能到專業技能、再到職業綜合技能三個階段梯次發展。

1.專業基礎技能的培養。我院在學生入校第一二學期,為了讓學生對專業有一個全麵的了解和認識,先組織學生參觀往屆學生的作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室不固定,而是因課、因技能訓練而定。一些會計基本技能訓練,如進行會計規範書寫、珠算技術、點鈔捆鈔驗鈔、憑證認知與整理,我們在會計職業基礎實訓室進行;訓練小鍵盤錄入,我們在中國中英飛耀速錄技術培訓中心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培訓基地進行。

2.專業技能的培養。我院將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日常專業課的教學不是單純的理論學習,而是“教、學、做”一體化的項目化教學,每一門專業課都采取“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理論,而是主動地根據教師設計的項目和任務邊做邊學,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

3.專業綜合技能的培養。在學生掌握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的同時,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可以在日常的項目教學過程中,滲透一些會計理論和職業素質教育。我院在第三、四、五學期,開始讓學生定期進入到學校與企業合建的“校中廠”式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實踐。實訓基地采用企業化管理方式,學生就是企業的員工,學生親身經曆、感知企業具體的工作。通過這種“校中廠”實訓基地,實現了學生與企業會計崗位的對接,切實提高了學生自身的職業綜合能力。

(二)“雙軌”。“雙軌”是指會計手工處理能力訓練和會計電算化處理能力訓練同步進行。為了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模擬企業日常會計各崗位的業務操作,我院設計並印製了大量的會計資料,如點鈔紙、入庫單、出庫單、記賬憑證、資產負債表、損益表、銀行支票、增值稅專用發票等。通過這些會計資料,讓學生模擬企業會計各崗位業務,進行手工操作。在訓練學生手工操作能力的同時,我院購買了廈門網中網軟件、用友軟件,學生通過操作軟件來提高自己的會計電算化處理水平。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訓練學生的手工處理能力和會計電算化處理能力,我們的教學地點並不固定。需要進行手工操作時,我們在班級內上課;需要進行會計電算化訓練時,我們在電算化實訓室上課。通過這種非固定的上課方式,學生的手工操作能力和電算化處理能力同步提高。

(三)“一融合”。“一融合”是指課證融合,在教學過程中,融合會計從業資格證、會計電算化證、用友ERP應用能手認證、助理會計師證等的考證要求,突出學生的職業能力培訓。

我院會計電算化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基本技能為基礎,專業技能為重點,實施“三層雙軌一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就能擁有畢業後從事會計工作的資格和能力,很受用人單位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