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產學研結合的會計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構建(1 / 3)

基於產學研結合的會計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構建

財會教育

作者:邱玉興 韓佳 袁博

摘要:我國經濟和社會在不斷發展,需要大量高層次、複合型會計人才,為了滿足社會需求,我國自2003年開設會計專業碩士,曆經11年的發展,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但培養的會計人才和社會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針對我國現階段會計專業碩士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產學研結合的會計專業碩士培養新模式。

關鍵詞:產學研結合 會計專業碩士 培養模式

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環境和教育環境的快速發展和變化,及其引致的就業形勢的變化,推動了會計專業碩士教育在我國的迅速發展。會計專業碩士教育的迅速發展,對於培養高層次、複合型的會計人才隊伍有重要意義。但是,由於我國會計專業碩士招生時間短,培養模式存在很多不足,因此,研究會計專業碩士發展顯得更加緊迫、重要。所以,構建一套適合會計專業碩士培養的新模式,對健全和完善國家高層次會計人才的培養體係,建設高素質、應用型的會計人才隊伍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現階段會計專業碩士培養現狀

目前我國會計隊伍十分龐大,從業人員至少有1 500萬人,但高層次會計人才卻不足10%,這說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供需存在結構性矛盾。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滿足社會對高級會計人才的需要,2003年國務院學位辦決定在我國首批設立21家培養高層次、應用型的會計專業碩士培養單位,培養職業化的會計專業碩士,2007年又有8所高校被批準為會計專業碩士培養單位,2009年教育部擴大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製碩士,經批準,2010年、201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又新增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77家和71家,目前,我國已有177所院校有招收會計專業碩士的資格。近年來,在我國境內的跨國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大型企事業單位等,對會計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國各高校培養的會計專業碩士同質化嚴重,與會計學術型碩士培養模式相近,職業化特點不突出。這些問題反映出社會對會計專業碩士的需求有了新的變化,它要求會計專業碩士既係統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及技能,又能將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綜合運用到複雜的商業環境中去。

雖然我國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在持續擴大,但由於很多高校會計學術型碩士培養先於會計專業碩士,多數高校一直延用會計學術型碩士的培養模式,會計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缺乏創新,從就業結果看,會計專業碩士和學術型碩士的區別並不大,同本專業畢業的本科生並沒有拉開明顯的差距,實踐證明學術型碩士的培養模式並不適用於專業碩士,這種培養方式沒有突出會計專業碩士的特色和優勢。會計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應當是:培養具有較好會計理論基礎、能夠理論聯係實際、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熟悉國際會計法規和慣例的高素質、應用型的綜合會計人才。所以我們要探索出一條適合會計專業碩士培養的新模式,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並存的高層次會計人才,推動目前的會計專業碩士教育健康發展,提高會計人才服務社會的能力。

二、目前會計專業碩士學位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結構不合理

師資問題是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能否成功的關鍵,然而目前新批準的及層次不高的部分會計專業碩士培養單位依然沿襲會計學術型碩士的導師結構,選擇理論功底深厚的教授作為會計專業碩士生導師。首先,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資深教授在授課過程中習慣以支配者的角色灌輸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給學生創新思維發揮的機會。其次,這些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太多的實踐經驗,對某些實際的操作教師本身並不是很理解,這不利於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不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雖然實行了雙導師製,但由於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機製不夠健全,缺乏約束和激勵使得實務界的專家對會計專業碩士指導不到位,多數學校形同虛設。會計專業碩士不同於學術型碩士,會計專業碩士是為社會培養理論知識牢固、實際工作能力強、有領導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所以,高校的教師結構不能滿足培養優秀會計專業碩士的需要,這製約了我國會計專業碩士的發展。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的會計專業碩士的課程除了7門核心課之外,大都是借鑒學術型會計碩士的培養模式設置的,雖也設置一些相關的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內容,但是職業特色不明顯,沒有按不同方向有針對性地開設一些課程,這種課程設置讓學生學到的知識和學術型會計碩士沒有本質區別,學到的知識廣而淺,沒有在某一特定職業方向獲得係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實踐課程相對較少,缺乏訓練學生綜合素質的平台。

會計專業碩士培養目標的定位應該是具有實踐性、高層次的複合型人才,然而現有的偏學術型的培養方式理論課所占比例偏高,實踐課沒有受到足夠重視。實踐課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發散思維創新能力等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有的課程設置導致會計專業碩士的實踐性嚴重不足,這違背了會計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所以高校在課程設置上應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以社會的需求為導向去培養會計專業碩士。

(三)學生實踐經驗不足

實踐環節對提高會計專業碩士的實際操作能力與綜合素質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由於高校在會計專業碩士培養過程中實踐所占比重偏低,導致培養的會計專業碩士與社會需求的應用型碩士不吻合,致使會計專業碩士就業壓力很大,在社會上沒有競爭力,造成高校會計專業碩士實踐經驗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