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層雙軌一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機製
(一)定期舉辦學生技能比賽。為了增強學生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我院每隔一段時間舉辦學生技能比賽,有班級賽、年級賽等。各級比賽獎項與學生最後成績、學分掛鉤。技能大賽不僅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提高,同時也促進了教師與同行進行專業交流、發現自己專業建設方麵的優勢與不足,明確了專業發展的方向,保證學生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技能、職業綜合技能三個階段的訓練得到貫徹執行。
(二)以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依托,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係。針對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集中實習難的特點,我們建設了完善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生產性實訓超市、阿裏巴巴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中英飛耀速錄技術培訓中心、順豐速運實訓基地,根據課程需要定期輪流安排學生到相應基地頂崗實習。一方麵解決了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集中頂崗實習難的問題;另一方麵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對實際工作有了切身體會。依托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以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強化訓練,突出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三)課證融合,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從學生一入校,進行入學教育過程中,就積極鼓勵學生考取各種會計資格證書。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更是把教學內容與考證內容相結合。如:為了讓學生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我們把《會計職業基礎》、《會計信息化》、《ERP沙盤企業運營模擬》、《經濟法實務》、《會計業務核算與報告》、《納稅實務》等課程內容與考證內容相融合,一方麵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麵鍛煉學生的考試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這種方式,我院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在畢業時,100%能夠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會計電算化證、用友ERP應用能手認證,60%的學生能夠取得助理會計師資格證,為學生更好地就業打下基礎。
(四)以工學結合為契機,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了更好地落實人才培養模式,我院采取工學結合的方式,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職稱結構。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雙師素質”隊伍的建設。我院建立了一支以專業帶頭人為核心,以專業教師為主力,以校外兼職教師和校外專家為補充的優秀教師隊伍。
(五)構建多元化職業素質課程體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我院不僅開設了《自我管理》、《職業溝通技巧》、《財經素養教育》等課程和校內拓展訓練課,還采用把專家請進來和把學生送出去等多種形式,開展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提升和強化學生的職業素質,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六)七方監管的實習管理體係。把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養培養、實習教育與指導等工作,按照不同的工作特點分配到教學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由不同的人來負責,形成學院領導、團總支、班主任、教研室主任、專任教師、校內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實習指導教師“七方監管”的實習工作機製,針對每個崗位都製定了詳細的工作職責和管理辦法,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管理製度,明確每一個崗位對學生的培養責任,把對學生實習教育和指導工作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中。
(七)建立以客戶滿意為導向的高職教學質量評價體係。通過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年會和校友聯誼會發揮行業企業專家對專業建設的事前控製作用;通過企業專家的隨堂聽課,發揮企業專家對教學過程的事中監控作用;通過企業評價表發揮企業的事後監督作用;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及時了解學生對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聘請獨立的研究機構——麥可思人力資源信息管理谘詢公司,幫助學校分析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跟蹤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以學生的成長發展水平作為評判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形成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係。S
參考文獻:
柳誌強.財經類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外資,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