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產學研結合的會計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構建(3 / 3)

(三)通過校企合作搭建研究生實踐基地

在應用型、高層次會計專業碩士的培養過程中,僅靠學校的會計模擬實驗室是遠遠不夠的,隻有處在真正的會計環境中,真正熟悉會計的操作流程,處理現實的會計實務,才能領會會計工作的要領,在實踐中更深刻地理解理論知識的意義。所以說進入企業進行現場實習對會計專業碩士能力培養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對學生以後進入企業工作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通過校企合作充分整合學校和社會資源,為研究生搭建創新平台在會計專業碩士創新能力培養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企業聯合創建培養基地和研究中心,探索產學研三位一體的創新機製,加大企業委托培養力度,與社會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用人需求,同時借助企業在技術和經濟能力等方麵的綜合優勢,發揮高校在理論研究、數據信息和學術研究等方麵的優勢,引導導師指導學生為企業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研究生投入企業管理的實踐工作中,有利於鍛煉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從而提高其綜合競爭力。

學校也應成立專門部門,為參與合作的企業提供財稅培訓服務、財稅谘詢服務,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財務製度,進行稅收籌劃等,幫助企業員工了解最新理論知識,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促進企業健康、快速的發展。積極參與產學研合作教育的企業,享有優先錄用優秀畢業生,優先享用學校的科研成果的權利,從而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增強企業的管理創新能力。

(四)完善學位論文管理製度

在會計專業碩士學生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畢業論文。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是學生的專業能力、思維方式的綜合體現,所以畢業論文在研究生的考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學校應該從論文選題、數據處理方法、實用性等方麵對學生進行把關,監督其寫作。論文選題應從現實出發,針對會計及相關領域的實務問題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不應是進行純學術研究的文章,而應具有實用性和社會價值。論文形式可以是研究或討論會計實務問題的案例分析、調研報告或理論結合實務的專題研究,應有數據或實際資料做支撐。論文內容更要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重點在於數量分析方法的訓練,數據處理方法的學習有利於提升會計人員的管理效率和判斷能力。如何從海量的數據中找到與決策相關的數據,如何將數據進行處理生成具有信息含量的信息,對會計專業碩士來說是一種必要的工作技能。通過在論文選題的確定、調查研究材料的整理與歸納、課題研究的方法與手段、數據的處理與分析以及論文的撰寫方法等方麵對研究生進行訓練,能夠不斷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邏輯能力,強化其表達能力,這是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非常重要的環節。

(五)完善研究生激勵政策,激發學生創新熱情

建議學校設置完善的獎勵機製鼓勵企業、教師、學生的學習和工作熱情,促進產學研合作的發展。設定係統的評選方案,評選優秀研究生、優秀校內外導師、管理幹部等,針對當代企業注重企業形象和企業社會價值的特點,發揮高校品牌價值對於企業的激勵作用,給予一定比例優秀校外導師以名譽上或其他方式的獎勵。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創新已經取代知識批量生產成為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完善研究生獎勵製度,以獎勤罰懶為原則建立三維的獎勵體係,設置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企業獎學金、專業獎學金等項目,資助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優秀學生。全麵提高獎學金的標準,加大獎勵力度,激發研究生參與到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實務工作、案例調研和案例研究中的熱情,讓更多的創新能力強的研究生在案例研究與開發和企業財務係統建設中突出他們的潛質,取得優秀的成果。

四、總結

會計專業碩士教育是一種不同於學術型碩士的特殊高等教育,其培養目標是為企事業單位及國家經濟管理部門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所以會計專業碩士應有獨特的培養方式,本文提出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會計專業碩士創新能力培養的新模式,建議高校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建立政府產學研管理機構、研究生激勵製度和學位管理製度上進一步完善,在培養過程中以會計職業資格為導向,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為社會培養高層次、應用型的會計專門人才。目前產學研結合的會計專業碩士培養還處於起步階段,培養模式還有待完善。X

參考文獻:

1.左健民.產學研合作與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J].教育發展研究,2013,(1).

2.徐雅斌.校企共建、產學研結合的工程型碩士研究生培養[J].計算機教育,2011,(10).

3.景財年,範吉超,王少華等.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產學研協同培養模式研究[J].山東建築大學學報,2014,29:(1).

4.任誌安.經管類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新模式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