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建議(3 / 3)

(四)拓展內部審計的作業領域

以審計目標為標誌,內部審計可劃分為真實性審計、合規性審計及效益性審計等審計形態或財務審計與管理審計等審計類型。在實際工作中,內部審計應當開展哪些工作,究竟以哪種審計為重點,一般取決於特定企業不同時期的經濟責任內容,預期審計目標及客觀具體條件。在財產所有權與管理經營權相分離以及多層次管理分權製所形成的經濟責任關係下,基於經濟監督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審計活動,其總目標即評價經濟責任,往往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或社會區域被賦予不同的內涵和外延,也就是表現為與特定經濟責任內容和經濟監督需要相適應的具體審計目標。從目前的實際情況分析,我國仍有一些企業存在一定的差錯與弊端、數據資料虛假、會計信息失真,因而內部審計還應該加強真實性審計工作。根據未來的發展趨勢判斷,隨著企業內部控製的日益加強,公司治理結構的逐步完善及會計信息質量的不斷提高,合規性審計目標或效益性審計目標將上升為主要的審計目標,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屆時也會發生轉移。

(五)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

內部審計人員不僅需要精通財務會計,還需要適當了解其他業務領域,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以便更好地實施審計並為企業管理服務。隨著內部審計工作由財務領域向經營管理領域的滲透與擴展,內部審計人員的構成也應該趨向多元化,不僅要有懂財務及審計的專業人才,還應配備精通各項相關業務的專門人才,聘請有豐富經驗和較高業務水平的人員充實內部審計部門,以適應審計領域日益拓展的需要,使內部審計機構在我國特定環境下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前,企業要根據在市場競爭中的戰略定位與內部審計的發展要求,盡快培訓和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才。為此,企業需注意並做好以下幾點工作:首先,應在任用、培訓、定崗、升遷等方麵製定出相應的規定和具體要求,不能隨意安排一些人員在審計崗位上。其次,重視和加強包括財會專業在內的各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內部審計人員具有較為廣博、堅實的專業知識基礎,能適應和處理不同類型業務及複雜問題,從而為決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見與建議。最後,要製定內部審計人員任職資格標準,建立資格認證製度,促使內部審計人員具備必要的素質並達到應有的要求。

(六)加強內部審計的行業管理

目前,各單位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內部審計人員的配備、內部審計程序與方法的建立,內部審計標準的製定以及內部審計質量的監督等均未統一,不利於內部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及其作用的充分發揮。為此,要加快各級內部審計協會的組織建設與製度建設,盡快設立和完善地方性、行業性或區域性內部審計協會,建立健全中國內部審計新的行業管理體製,對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進行行業自律管理,指導和監督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Z

參考文獻:

1.宋長秀.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4).

2.楊文纓.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福建輕紡,2013,(5) .

3.王在飛.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N].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校報,2009.

4.徐國忠.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問題與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