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通過玩,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2 / 3)

對孩子來說,勞動能否取得物質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勞動提供給孩子動腦動手的機會,讓孩子親手操作,親自實踐,發現問題,提高認識,發展思維。因此,在勞動中,讓孩子做一做,看一看,摸一摸,嚐一嚐,想一想。如在成人的指導下,讓孩子親手做饅頭、包餃子,他們會驚異地發現:麵團發酵經過蒸煮會變成泡鬆美味的點心;或者讓他們在小鍋中炒幾粒玉米,又使堅硬的玉米變成了軟而白的玉米花。這樣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成人的幫助,將一個又一個的答案深深印在他們的記憶中。

(3)在觀察大自然或做些小實驗中培養

到田野裏觀察各種植物生長,認識一下春夏秋冬的自然景物變化;種點花草樹木,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養點小動物,觀察它們的習性動態;做做“撈空氣”的實驗,用塑料袋先把袋口打開做一做撈空氣的動作,再用繩子把袋口紮緊,讓孩子用手拍一拍,看袋癟不癟,問一問為什麼等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啟發孩子動腦動手。從天上月亮的圓缺,到水在自然中的循環,都可以演示實驗。隻要家長做有心人,啟迪孩子的智慧,培養動腦動手能力的事例俯拾皆是。

(4)在良好的家庭智力環境中培養

擺些圖片畫報,讓孩子隨時翻閱,掛一張祖國地圖或擺上一個小地球儀,標出首都北京和家鄉所在的位置;準備一些畫筆和紙張;有幾樣簡易的樂器等等。讓孩子隨時可以動手畫一畫,吹拉彈唱。盡管我們目前住房條件比較差,但無論如何也要給孩子騰出一塊“小天地”,使他們有機會表現自己的才能。

總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麵向未來。父母要更加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讓孩子勤動腦勤動手,讓孩子更加聰明,更加能幹。

5.鼓勵和培養愛玩孩子的動手能力

原國家教委教學儀器研究所曾經承擔了“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大型調查。調查的對象是學完了《自然》的全日製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學完了《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的初三以及高三學生,測試的主要內容是物理、化學、生物、小學自然各科的實驗動手能力。結果令人十分尷尬:高中和初中學生物理、化學、生物三科實驗能力總成績不及格,小學生自然實驗成績剛夠及格線。具體表現在:能簡單操作,而不能細心操作;能模仿照做,而很少設計思路。

雖然這項調查是針對學校的實驗教學進行的,卻反映了學生動手能力差這一根本性問題。由於傳統思維模式的影響,我們的教育中確實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不良傾向。

現代社會正是一個呼喚實踐能力的社會。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運用,如果不能學以致用,將一事無成。如果離開了實踐能力,書本知識也隻能使人獲得暫時的小聰明,很難幫助人成就大事業。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知識轉化為實踐。

也許,父母並非不知道實踐的重要性,而是由於這樣那樣似乎充分的理由,使家長和老師忽略了、放棄了、舍掉了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由於有考試這把高懸著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實踐有什麼用?考試成績過不了分數線,照樣不能上大學!要實踐,等大學畢業再實踐也不晚!”“什麼事情都不用你做,隻要你把學習成績搞好了,就是最大的成功,就是孝順父母!”家長的用心實在良苦!沒辦法,因為“考試隻動筆,不動手”。

隻動筆不動手是過去。現在,社會各界都已經開始意識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專家們把當代社會稱為“新型的自己動手掌握命運的時代”,學生考試中也漸漸出現一些測試動手能力的試題,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實踐能力的培養,孩子很可能會被社會淘汰。

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可以從以下方麵著手:

(1)別凡事包辦代替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生活細節開始,如洗臉、洗襪子、收拾房間等,從小培養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動手習慣。

(2)保存孩子遊戲的權利

讓孩子在遊戲中了解周圍的世界,形成自己的做事方式,獲得實踐方麵的體驗。

(3)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作為家長,應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小手,比如讓孩子自己拿筷子吃飯、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用剪刀剪紙、折紙、做手工。

(4)保護孩子的動手熱情

鼓勵孩子在課餘時間搞點小發明、小創造,而不是把孩子的工具、材料扔到垃圾堆裏。

(5)在思想中清除“分數等於以後的好職業”這一方程式

20歲時的目標現在對孩子沒有任何意義,否則,學習會失去它本來的意義。隻有善於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的人,才是真正優秀的人,他的生活才會過得安全、快樂、自由。

(6)在教學環節中抓住實踐機會

告訴孩子,在實驗課中,要爭當操作員,積極動手,別害怕失敗或失手。

6.引導愛玩的孩子動手去做小實驗

父母應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結合學校的學習安排,為孩子提供一些做科學小實驗的條件,因為科學小實驗是一種非常有利於訓練孩子手腦並用的有趣活動,可以擴大孩子的眼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父母可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和孩子一同收集、準備實驗的用具和材料

小實驗的材料和用具都很簡單,一般都是一些常見的、易買的和易收集的用具,如放大鏡、磁鐵、各種顏料、玩具、盤子、大小玻璃瓶等。最好能準備一個小櫃子專用。

(2)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小實驗的內容

三四歲的孩子喜歡玩水,可以多引導孩子做一些利用水做材料的小實驗,如做“浮力實驗”,把找到的小木片、橡皮、鉛筆頭、小鐵勺、牙膏皮投入水中,看看什麼東西沉在水底,什麼東西浮在水麵,從中積累沉和浮的感性知識。五六歲的孩子可以利用磁鐵做些小實驗,用大頭針、積木、塑料片、鋁鍋、玻璃杯依次和磁鐵接觸,看看哪些東西被吸住了,哪些不能被磁鐵吸住。還可以讓孩子用磁鐵幫助媽媽把掉在桌縫的針吸上來。學齡孩子可以做一些生物實驗和物理化學實驗。當然必須有足夠的條件和安全保障。

(3)引起孩子對實驗的興趣,啟發孩子深入思考

對於一些較複雜的實驗,家長和老師可采用指導孩子實驗,和給孩子做示範的方法,幫助孩子加強對事物的認識,並通過一係列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孩子做深入的思考。

(4)在實驗中,要養成孩子善思考、細觀察、勤動手的好習慣

家長在演示完實驗以後,要盡可能地讓孩子親手做一做,並讓孩子學會如何把自己觀察到的內容講給別人聽,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詞彙和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可以從孩子的言語表達中了解孩子思維的過程和解決問題的方式,為以後更好地指導孩子的實驗提供條件。

7.教孩子從拆玩具到創造性地做玩具

孩子喜歡拆玩具往往是出於好奇心而並不是故意和父母作對或破壞欲強。對於一些構造精巧,能夠活動或發出聲響的玩具,孩子尤其好奇,於是便想打開玩具看個究竟,結果拆散了,就裝不好了。孩子喜歡拆玩具,應該說是孩子細心觀察,求知欲強的一種表現,家長應對孩子勇於探索的精神給予鼓勵,但在方法上應給予指導。

(1)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想法

家長要理解孩子拆玩具的出發點是好奇心和探索欲,孩子拆玩具是積極思考、用心觀察的表現。所以,對孩子不能予以訓斥、責罵和諷刺,否則,就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勵孩子的行為,提供必要的條件

如果發現孩子喜歡拆玩具,在購買玩具的時候就多給孩子買一些簡單、易拆裝的玩具,讓孩子在拆裝玩具中增長知識,培養興趣。

(3)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

對於一些有危險性的玩具或物品,如電燈、收錄機等,盡量別讓孩子接觸;對於一些結構性能比較複雜,容易損毀的玩具,可以由家長親自動手拆裝給孩子看或者告訴孩子,這些東西不能隨便亂拆,否則就會弄壞。孩子明白了這個道理,又滿足了好奇心,就不會隨意亂拆玩具和物品了。

對於不少低收入家庭,可能很難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玩具,而且現在的許多玩具實在是太貴了,一件稍時興的電動玩具甚至一個洋娃娃都要花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不過,買不起高級玩具的父母也不必犯愁。買不起可以自己做,自己做玩具對孩子來說,也許比買的玩具更讓他們感興趣。實際上,隻要稍微留神,就會在家中發現很多將要丟棄的廢舊物品:易拉罐空桶、軟塑料盒、小瓶小罐、廢紙盒、碎木頭、碎布頭、破乒乓球、膠卷軸等,家長如果把這些廢舊物品利用起來,做成各種各樣的玩具,不僅可以廢物利用,而且可以減少在買玩具上的花費。同時,家長在製作過程中,也可帶動和指導孩子進行實際製作,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孩子對藝術的愛好和勞動觀念等。

利用廢舊物品做玩具的方法很多,下麵選擇介紹幾種:

①“小鐵皮鼓”。先準備好一個鐵罐,一隻粗竹筷、舊棉花和布。在鐵罐的兩端蒙上舊車胎皮或牛皮紙,便成一麵小鼓,將粗竹筷包上舊棉花和布做鼓棒。

②“不倒翁”。先用一隻雞蛋殼或鴨蛋殼,將蛋殼破一個小洞,裏麵裝上一些小沙粒,然後再用顏料、彩紙塗抹裝飾成不倒翁;也可用顏料、彩紙裝飾成不倒娃、不倒魚等;

③“小汽車”。把用完的牙膏盒、火柴盒、線軸或膠卷軸準備好。先把牙膏盒或火柴盒用顏塗抹,用剪刀裁剪成小汽車的形狀來,然後裝在膠卷軸或線軸上,把膠卷軸或線軸作汽車的輪子,這樣,一輛像模像樣、能“行駛”的小汽車就做成了。

④用易拉罐空桶、飲料塑料瓶製花籃、小動物等手工藝品。

8.引導孩子玩“塗鴉”,激發其繪畫興趣

孩子的繪畫興趣通常和玩分不開。大多數孩子都有塗鴉的經曆。如果在孩子最初的塗鴉過程中,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時間長了,他們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用極大的勁頭與信心去鑽研與獲取。這樣就發展了某一方麵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意誌,逐漸地萌發了小小的誌向,久而久之,便可創造出成績。

首先是玩,然後由玩中產生了興趣,又由興趣的牽引走入繪畫的大門。

繪畫是人類表達思想、抒發與交流感情所采用的一種藝術手法。要培養孩子的繪畫興趣還應該培養孩子樂觀愉悅的情緒,使生活中的事物形態、色彩、特征變成孩子自己的豐富多彩的圖畫語言,讓孩子能運用這種語言去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對於成年人繪畫必須講究的技巧與技能,不要讓孩子過多地去效仿。孩子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培養與鍛煉對生活的敏銳的觀察能力、對藝術的真善美的鑒賞能力、對形象的記憶能力,以及對構思的想像能力,從而獲得對生活的藝術再創造與表現能力。

父母在教孩子作畫時,要內容豐富,富於變化才能使興趣持久。下麵一些方法,父母可以交替使用:

(1)命題畫

命題畫顧名思義就是根據孩子在某一階段的教育要求,為孩子規定畫畫內容,使孩子根據成年人的要求進行繪畫練習。

作為父母,怎樣要求孩子進行命題畫畫呢?有幾點是必須注意的。大人一定要求孩子畫他們所看到的事情,畫他們所經驗過的事情,畫他們最感興趣的事情,選擇能引起孩子想像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