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利用孩子愛玩的特點,發揮孩子的特長(3 / 3)

家長在教給孩子觀察時需要教給他們從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東西來,教給他們探尋和發現因果關係,經常要他們回答“為什麼?”的問題,並引導他們自己提出疑問來。

二月正是嚴寒的季節,可是恰巧遇到一個晴朗的日子。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帶著孩子們來到寂靜的、還有積雪的果園裏,“孩子們,你們仔細地看看周圍的事物。你們能看到春天已經快要來臨的最初的標誌嗎?即使你們中間最不留心的人,也能看出兩三種標誌。而不僅會看並且會想的人,就能看出幾十種標誌來。誰會欣賞大自然的音樂,他就能聽出春天正在覺醒的旋律。大家看吧,聽吧,想吧!”他對學生們說。他看到,孩子們仔細地察看雪層覆蓋的樹枝,察看樹木的外皮,傾聽著各種聲音。每一個小小的發現都使他們感到欣喜。每一個人都想找到某種新的東西。以後,他們過了一星期又來到果園裏,接著每星期都來一次。而每一次,都有某些新的東西展示在好奇的兒童麵前。孩子在低年級受過了這種觀察的訓練,就學會了區分理解的和不理解的東西,而尤其寶貴的是,他們能夠對此抱積極的態度。家長教給孩子觀察和發現方法,就能從他那裏聽到許多聰敏的、出乎意料的“哲理性”的問題。

請你教給孩子觀察周圍世界的各種方法吧。當自然界裏發生轉折的時期,請你把孩子領到大自然中去,因為這時候正發生著迅猛的急劇的變化:生命的覺醒,生物的內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為生命中的強有力的飛躍積蓄精力。自然界的這種變化可以吸引孩子充滿好奇的目光,這時教給孩子如何觀察,引導他積極思考,這對培養孩子的求知欲是十分有利的。奇妙的大自然是我們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活“教材”。

7.破除舊觀念,把學習和遊戲聯係起來

把學習和遊戲聯係起來,一定要破除舊觀念,舊觀念是把遊戲和學習對立起來的。

(1)撥開認識的迷霧

父母應該認識到,對孩子來說,遊戲不僅是玩,而且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好形式。例如,孩子在遊戲中,有時扮演“交通警察”,手裏拿著指揮棒,認真地指揮車輛和行人;有時扮演“醫生”給病人看病;有時又用積木“建築樓房”,好像他就是建築師。無論孩子在扮演什麼角色,他都要想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樣的,要模仿他們的動作和語言,體驗著他們對人對事的感情和態度,從中學習人們認真負責,熱情待人等高尚品質,這樣的遊戲也為孩子將來從事的工作奠定著良好的基礎。

遊戲結束後,要求孩子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固定地方,將屋子收拾幹淨、整齊,這些事情雖小,但對培養孩子將來生活上有條理、愛整潔的習慣,卻是大有好處的。

有的父母隻是單純地刻板地教孩子認字、算數,孩子感到枯燥無味,缺少歡樂,因而成效不大。要使孩子健康、活潑地成長,就要讓他們在遊戲中學習。各種遊戲都有動作,有活動,有玩具,能激發孩子積極思維,促進孩子認識能力的提高。

因此說,父母必須重視和認真對待孩子的遊戲,讓孩子充分利用遊戲,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學習良好品德,增強體質,讓孩子在遊戲中度過愉快的童年!

(2)用遊戲的原則對待學習

在培養孩子學習的時候,要使孩子對學習不厭倦,就要讓孩子對待自己的學習像對待一個自己喜愛的遊戲一樣。用遊戲的原則對待整個學習,這是家長要在孩子心目中培育的一種概念,使孩子像遊戲那樣喜愛自己的學習,這就是遊戲原則融於學習的快樂特征。

不能使學習成為孩子的最大痛苦。要深刻地運用遊戲的原則來吸引孩子,鼓勵孩子,讓遊戲與學習成為有機的統一體。

(3)讓孩子在玩中學

一個好家長就是善於使孩子把學習、觀察、記憶當做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來做。

你看,你的孩子踢球多麼上心呀!你的孩子玩電腦是多麼會動腦筋呀!你的孩子唱歌、跳舞是多努力呀!等等。同樣,也要使孩子在學習上那麼上心,甚至比這些還要上心,這是完全能夠做到的,關鍵在於家長、老師的引導。

因為學習原本是最大、最豐富、最有意思的遊戲。

遊戲中的得分原則與學習中的得分原則是一樣的。遊戲中也有得分,所有的遊戲都有分數,2比0、3比0,遊戲機是2000分,3000分,一樣都有得分原則。遊戲中有授獎原則,學習中也有授獎原則,都是一樣的。

所以,如何運用遊戲的各種法則來引導孩子學習,是我們家長要動腦筋的事情。

8.讓孩子從迷戀遊戲轉化到探索遊戲奧秘

1999年5月,河北東部的某一城市,一個名叫小斌的中學生夥同他的同學小林殘忍地殺死了自己的親生母親。犯罪的源頭也是電子遊戲。小斌原本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好學生,自從迷戀上了遊戲機,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母親采取了一係列的管束措施,要阻止小斌奔向遊戲室的腳步。小斌的零花錢越來越少,不能經常去玩遊戲了,就開始偷竊。自己家裏的,親戚家的,什麼地方能偷到錢就從什麼地方偷。母親又氣又急,經常打罵小斌。重壓之下,小斌泯滅了人性,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電子遊戲,一個原本中性的娛樂工具,卻成了點燃死亡的導火索。

一位遊戲玩家曾經說過,遊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軌跡,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在悄悄改變著我們身邊總是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幾乎完美的電子遊戲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對青少年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是有一定原因的。

孩子們正處在青春期,身上有著巨大的精神能量等待釋放。但如今的孩子卻是孤獨的一代,家中隻有一個孩子,父母工作太忙,爺爺奶奶年紀太老,與同伴的交往又太少,為了排遣孤獨,電子遊戲成了最好的玩伴,過剩的精力有了發泄的對象。在現實生活中,學業的壓力,人際交往的挫折,都超出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遊戲卻給了他們舒緩壓力、體驗成功的自由空間。在遊戲中,他想像著自己是一個優秀的賽車手,一個本領高強的英雄人物,不斷地征服世界,捕獲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充分體驗到了個體身上蘊藏的巨大潛能。

從遊戲本身來講,它還是一個向青少年展示新知識的窗戶,在遊戲中,激發了遊戲者的科學幻想和探索未來世界的強烈興趣。遊戲再現了現實生活中難以實現的一些情景,強烈地吸引著具有探索欲望的孩子。虛擬現實的遊戲還給孩子們提供了一種實際的體驗,在虛擬開車、虛擬貿易、虛擬航海等遊戲中,孩子們對實際生活有了更深的體驗,積累了今後從事這種職業的經驗。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遊戲是一種前人文化的傳播載體。即便簡單如“挖地雷”、“俄羅斯方塊”等小遊戲也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美國的研究還表明,經常玩遊戲的人注意力集中,反應更敏捷。但玩遊戲也有許多壞處:

玩遊戲機可以導致視力受損。如今,中小學生中近視的越來越多,罪魁禍首便是遊戲機。遊戲機上的光線強烈,對眼睛是一種極為不良的刺激,玩遊戲時間長了,過量消耗視網膜感光物質,近視也就敲門了。有一個孩子,家中開了一個遊戲室,孩子每天放學就被家長叫著守遊戲室。看著其他孩子玩得起勁,孩子逐漸沉迷於遊戲之中。自家的遊戲不花錢,玩起來通宵達旦,終於有一天,孩子再也看不到遊戲了。因為他的雙眼失明了。

過量玩遊戲還會損害健康、荒廢學業。長時間玩遊戲的人,會患上一種“遊戲綜合症”,出現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症狀,還伴隨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激素水平失衡,緊張性頭痛等一係列生理病變。

青少年的自製力一般比較差,經常玩著玩著就上了癮,晚上不睡覺,上課打瞌睡。時間一長,淪為遊戲的“奴隸”,把自己的主業——學習忘到九霄雲外了。沉迷於遊戲的孩子一般都學習不好。

很多家長對孩子玩遊戲持反對態度,但無法從根本上控製。下麵這些錦囊,家長不妨利用一下:

(1)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零花錢

孩子手中的錢少了,去外麵的遊戲室的頻率也就少了。

(2)在家中給孩子添置遊戲機或電腦

盡量讓孩子在家中玩遊戲,這樣有利於家長掌握孩子玩遊戲的情況。如果家長有時間,不妨與孩子一起玩遊戲,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端正對遊戲的態度。

(3)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

規定孩子每周玩遊戲的時間,讓孩子擺正娛樂和學習的關係,孩子作業沒完成,不允許玩遊戲。

(4)避免孩子接觸暴力、色情遊戲

要充分估計暴力、色情遊戲給孩子帶來的危險,避免孩子接觸,多給孩子買一些益智類以及與現實生活有一定聯係的遊戲,讓孩子在健康的遊戲環境中成長。

(5)培養孩子的更多興趣

培養孩子屏幕外的興趣愛好,分散孩子對遊戲的注意力。

(6)引導孩子探索電子遊戲的奧秘

最重要的一點是引導孩子了解遊戲的製作過程、工作原理,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把孩子牽引到科學求知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