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母親關進衣櫥幾次之後,小凱說話開始出現口吃的情況。雖然母親心中也常想,自己是不是過於感情用事?這種做法會不會過於強硬?尤其是在聽到小凱結結巴巴地說話後,更是按捺不住那份心焦了。
母親之所以會感情用事而造成這樣的結果,主要是因為她將重點放在“想懲罰孩子”上,卻並未將孩子做錯的事指明出來,使孩子在被責備之後知道反省。也許她認為,自己已經在口頭上訓斥了小凱好幾次,可是小凱還是不聽話,幹脆“把他關在衣櫥中作為懲罰,這樣他以後就再也不敢了!”
然而,小凱被關進衣櫥中後,真的能夠冷靜地反省自己嗎?事實恰好相反。小凱隻是感到極端的害怕,同時也無法理解母親為什麼這麼狠心,居然會讓他遭遇到這種恐懼,自此以後,就因心中過於緊張,以致在母親麵前說話時,出現了口吃的情況。而做母親的又因為小凱的這種改變覺得心焦難安,小凱的口吃更難有起色了。
因此,當責備孩子卻無法得到效果時,母親該想的不是如何嚴厲地處罰他,而是要退一步想想“為什麼他會這麼做”。
貪玩又不聽話的小凱,很可能和大多數貪玩的孩子一樣,隻不過是精力過於充沛,因而顯得特別頑皮搗蛋而已。這時,聰明的家長如能將他帶到戶外,讓他盡情地玩耍,通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身為家長的應留心到孩子的需要,例如孩子喜歡“玩紙”,就給他一大張紙,任由他盡情撕扯;又如孩子喜歡在牆壁上塗鴉,就給他一大張白紙,告訴他:“你喜歡畫就畫在這張紙上。”
千萬不可一味地以禁止為能事,如果孩子提出想做什麼的要求,應該先讓他了解何者該做、何者不該做,並教他正確的做法。
小強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常常動不動就扯人家的頭發或抓人家的麵頰,母親發現了這種情況後,覺得十分煩惱,因為怕他一不留神又對別的小朋友動粗,所以帶他到公園去玩耍時,眼睛更是一刻也不敢離開他。後來她心想,自己的脾氣很暴躁,不但常常責備小強,甚至有時還會打他,不知是否因此才造成小強粗暴的性格?於是她去請教了有關專家,專家對此作出了肯定的答案。雖然專家同時給了她合理的建議,但她卻對自己以前的教子行為後悔不已。
從上例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孩子的粗暴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互為因果。無法克製自己的父母,必然會造成孩子無法克製自己的不良情緒。
許多人這麼說:“孩子年紀這麼小,說他他也聽不懂,隻好打屁股了!”許多父母都是采用這種方式管教孩子,結果孩子往往被嚴厲的責罰後,還搞不清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還有些父母隻想以疼痛來阻止孩子的某些行為,而孩子又無法了解那些行為不當的原因,也許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仍然照做不誤。這樣,父母的責罰不就毫無意義了嗎?
6.如何懲罰貪玩的孩子,是一門教子藝術
小東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幾乎每天都要闖點禍,諸如打碎花瓶,和別的孩子打架。每次闖禍回家都免不了挨父母的揍或訓斥。剛開始時,父母發現打罵還有點效果,時間長了,小東屢教不改,好像已經習慣了父母的打罵,有時明知父母會揍他,他也毫不在乎。父母麵對小東,不知該怎麼辦了。
小東父母失敗的原因在於他們總是使用懲罰方式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為。無論小東犯多大錯誤,犯什麼性質的錯誤,他的父母無一例外地采用打罵的懲罰方式,會使孩子在心理上產生“適應”現象,可以忍受這種精神或肉體上的痛苦,有時甚至會讓孩子覺得:“大不了回去挨父母的罵,沒什麼大不了的”,從而有意冒險犯錯誤,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好了傷疤忘了痛”、“耳朵說疲了”的現象。
父母應切記:懲罰隻有偶爾使用才是最有效的。
父母針對貪玩孩子的懲罰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1)懲罰同時配合表揚獎勵
單靠懲罰確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懲罰還會傷害孩子的人格尊嚴,是一種負性強化。因此,當孩子出現某一行為時,首先應肯定,表揚他做得對的地方,然後再懲罰他做得不對的地方,或某一不良行為稍有改進即表揚。
比如:當孩子與人打架時,作為父母必須表揚或肯定他“你沒有首先罵人是對的”的行為,“但你在處理他罵你時,采取了不適當的方式。你應該告訴老師,或告訴我,讓我們處理。”“你作為男子漢要寬容,但你現在卻采取了錯誤的打人的方式,這不對,必須懲罰,你到那兒反省一會兒。”
(2)懲罰行為不能傷害孩子的整個人格
懲罰應針對孩子的某一行為,而不應傷害他的整個人格。如果隻是罵人了,你可以就罵人這一行為讓他賠禮道歉寫檢討,而沒有必要此時大罵“你這孩子太壞了”。
(3)懲罰要就事論事
懲罰孩子剛剛犯的錯誤時,不要將過去的陳穀子爛芝麻之事搬出來說個沒完沒了,更不能就此將孩子的未來說得一錢不值,給孩子的未來下結論,以免孩子就此開始破罐子破摔。
(4)懲罰時應給孩子講清楚為什麼受懲罰
孩子畢竟是孩子,受到莫名其妙的懲罰會同樣失去懲罰的效果。孩子私自外出玩了很長時間,這時不告訴他為什麼受懲罰,他可能會誤以為不應該與那幾個小孩一起玩,不知道錯誤的實質是“外出沒有與父母打招呼”。
懲罰後要讓孩子明白如何做出正確的行為。例如,孩子與人講話沒有禮貌,懲罰後應教給他如何與人講話,常使用的禮貌用語等。
(5)懲罰後不要嫌棄孩子
懲罰和嫌棄不是一回事!生活中卻有很多父母在情緒狀態下,大罵孩子,聲稱:“不該生你”、“早死早好”、“有你沒你無所謂”、“早知今天這個樣子,不如當初弄死你”等氣話。這些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父母要切記:懲罰後別忘了愛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