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並不少見。她們總是特別容易發現孩子做錯事,但對孩子做得很好的事卻很少發現,甚至視而不見。在對待孩子的某一行為問題上(如拆玩具),父母常常隻看到孩子的消極麵(破壞行為),而很少看到其積極方麵(好奇心與探索精神)。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表揚,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往往取決於周圍人的評價,積極的評價,如表揚,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能行,從而樹立自信心。但如果父母長期給孩子以消極的評價,如批評、指責甚至打罵等,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出現自卑感、無能感,甚至破罐子破摔。
有些父母總覺得孩子做得對是應該的,不值得表揚,或覺得孩子一無是處,根本沒什麼值得表揚的。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父母總以一種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
教育專家認為,父母應以一種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把孩子看作一個發展中的人,他們的每一個優點,每一個進步,都值得表揚和鼓勵。他們也會犯錯誤,但家長要相信他們多數情況下不是故意的,不要總是指責、批評孩子。
4.抓住“閃光點”:催發孩子上進的熱情
有些家長說,孩子需要鼓勵,道理我知道,可是一見孩子心裏就起急,眼看他貪玩,不用功,成績那麼差,讓我怎麼誇他。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閃光點”是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它的發現,會讓孩子看到一種希望,體會到一種滿足。作為父母,最根本的職責就是讓“閃光點”永不熄滅。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決不會一無是處,關鍵是要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不可能沒有值得肯定的優點,隻要找出孩子的哪怕小小的優點,加以充分肯定與鼓勵,一般均可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
即使是所謂問題較多的孩子,他們也有“閃光點”。有些孩子由於家庭缺少關愛,或由於學習上屢屢失敗,使他們喪失了自信,表現為萎靡不振,或者頑劣不堪。對待這樣的孩子,一般的鼓勵、信任多半已不能奏效,批評或表揚都難以刺激他們的上進心。有的家長與老師,就對他們失去了信心。可這些孩子是否真的不可救藥了呢?依照教育心理學來加以仔細觀察和分析,這些由於“懶散”或“頑劣”而導致成績差的學生,實際上在他們心底,仍然蘊藏著自我肯定的需求,自卑感並不是自甘沉淪。恰恰是因為希望成功,希望被重視、被信任的心理過於迫切,而又害怕失敗,為免於出醜,才故意懶散,不努力,來為自己落後的成績找借口與“理由”。至於另外一些喜歡搗亂的孩子,則是因為自尊得不到實現時,孩童心理支配下的一種反抗行為,也是對老師家長“看不上”自己或“不看重”自己的一種抗議。所以這樣的孩子,你管得愈嚴厲,他們愈不吃你那一套。
改變他們的惟一辦法是在他們身上找出“閃光點”,誘發他們內心深處希望得到大人,得到集體尊重的渴望,變為追求進步的動力。家長、老師要滿腔熱情地設法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給他們提供顯示自己“閃光點”的機會,讓他們切切實實地品嚐到受信任、受尊重的喜悅。
曾經有一位學生因貪玩而學習成績不好,考試總是倒數第一。因為學習成績差,他總是受到喋喋不休的批評,從而使他完全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也失去了自信。
後來換了一位有經驗的老師,他不相信這名學生就真的一無是處,於是仔細觀察,終於在他身上找到了一點兒長處。他的歌唱得不錯,於是吸收他參加學校的歌詠隊,開晚會時讓他上台演出,他情緒開始有所好轉。於是老師進一步鼓勵他,告訴他,那麼長的一首歌,你唱兩遍就能背下來,這說明你不笨,語文課文不比歌詞長多少,隻要你肯用心,也不難把它背下來。他經過一番努力,果然課文背得很好,從此他開始有了信心。後來父母發現,他念課文念得不錯,父母就在家裏有意識地讓他讀一段課文,然後告訴他,“你讀得有聲有色,讀得很有意思。”再認真加以指點:“這裏再加強一些更好,那裏不必念得太重。”這名學生初次感覺到了自己還有值得大人欣賞的長處,於是更起勁了。一放學就朗讀課文,不斷得到進步。在一次朗讀課上,當他流利地把課文讀完後,全班同學為之鼓掌,他為此感動了。過去,他考試不及格遭到批評指責時,總是滿不在乎,而當他第一次得到真誠的掌聲時,竟感動得熱淚盈眶。從此他變了,開始努力學習了,同學們也不再叫他“真笨”了。由肯定他的長處為突破口,使他懂得了隻要自己努力是可以成功的。他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嚐到了被尊重與肯定的喜悅,終於在建立自信的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通過上述故事中這位學生轉變的實例,說明對一些因貪玩而成績差的孩子,尤其不可以采取鄙夷、輕視與不信任的態度,這樣容易把他們推向自暴自棄的道路。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發現他們的長處,並加以鼓勵,告訴他們,既然你能做好這件事,說明“你還行”!讓他們相信自己“還行”!從而使他們有勇氣去努力把其他事情做好,在一次次努力,與一點點成績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逐步建立起“我行!我不比別人差!”的信念,並愈來愈堅定這種樂觀與自信的心理,從而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5.千萬不要用打罵的方式懲罰貪玩的孩子
對貪玩的孩子最好不要采取打罵的責備方式,因為這種情感的表達過於激烈,同時行為也太危險,往往會適得其反。
小凱由於十分調皮搗蛋,令母親煩惱不已,有時心裏一急,就忍不住大聲訓斥,可是,怎麼也不能讓小凱聽話。母親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就把小凱關到衣櫥中,於是,那個衣櫥就成為小凱最厭惡的地方了!隻要一被關進去,他就害怕得連話都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