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正確引導貪玩的孩子不再逃學(2 / 3)

一些沒有很好掌握基本生活習慣,不能自己料理自己的孩子也常常受到同學的責難、嘲弄。這就使這類孩子與一般同學隔離開來,在學校中體會不到快樂。

學習不得法,成績不良,常受老師批評等也是造成孩子不愛上學的原因。

以上列舉的這些原因都是比較簡單的。

還有一些較為複雜的原因:如孩子在性格上的神經質和狹隘;父母對孩子過分幹涉、過分保護,對有關學校的事關心太細等等;父母情緒不穩定,不成熟,表現出對自己和對孩子的信心不足;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氣氛緊張、僵化、對立等等。

同齡的小夥伴都在上學,自己不上學不感到寂寞嗎?不覺得沒有歸屬感嗎?

其實,逃學的孩子,內心是極其痛苦的。到了學校,他要忍受各種緊張和不安,如坐針氈地熬過每天的六節課;不去學校,看不到同齡的夥伴,與“世”隔絕,無法與人交往,同時還要受到家長的批評。

父母往往以為“這孩子天生不愛上學”,卻沒有洞察到孩子內心的痛苦,更沒有想到自己在這個事件中應負的責任。

父母在教育子女時的種種看似不明顯的失誤,日積月累,最後集中表現在孩子的某一行為上。父母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是無能為力的,這種無能為力往往又會轉化為氣急敗壞,采用各種粗暴的手段來對付孩子。

這樣,實際上就表現為教育的不一致,即嬌慣子女與嚴厲要求的矛盾。

有的父母對於孩子不愛上學可能采取種種利誘的方式。如隻要孩子上學,就許諾各種物質上的獎勵,或允許孩子去做某些不合理的事情。

無論是威逼,還是利誘,都不是解決孩子逃學的根本途徑,甚至還會引發其他不良的後果。

這裏專家們向家長提出以下建議:

①家長要通過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與孩子交談,與孩子的老師及同學交談,找出孩子不愛上學的原因。

②針對不同的原因,製定相應的措施。如果是由於交往不當,則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參加感興趣的活動,讓孩子多和同學交往,在交往中學會與人相處,鍛煉能力。如果是由於嬌慣過度,家長則要逐漸放手,讓孩子獨立自主地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家長要盡量放手,盡管放心。如果是由於孩子性格的緣故,家長則要多和孩子進行平等的、真正親密的溝通交流,讓孩子改變封閉的、狹隘的性格。

③創造輕鬆、民主的家庭氣氛,讓孩子保持舒暢的心情,養成遵守社會和集體規則的態度。

④如果孩子還不愛上學,家長暫時不要理會。對於孩子一時高興去上學的行為也可以采取不表揚的策略,讓孩子感到上學對他來說是正常的,不是分外之事。

5.安撫心理:促使孩子戰勝“怕上學”

丹妮是個剛上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她在一年級時,老師和同學們都公認她是一個好孩子。但是,二年級開學沒有幾天,她卻突然不想繼續到學校上學了。

丹妮的家長為此想了無數的辦法,又拿好吃好喝哄,又對她許下諾言,沒辦法了還用武力嚇唬她,就連一向疼愛她的媽媽也動手打了她。

開始時,丹妮家長的以上做法確實有一些作用,但是不久以後,不管家長如何哄如何打她就是不想去上學了,家長不明白到底為什麼?

大多數的孩子在剛剛背上家長買來的小書包時,都很愛去學校上學,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多數的孩子都有一些怕上學了,個別孩子表現的厲害一些。孩子害怕上學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來自學校的環境和孩子自身的因素。

在托兒所的時候,孩子們並沒有什麼學習負擔,他們這個時期的學習主要以遊戲為主,在遊戲中學了一些知識,但是並沒有考試,因此這個時期的學習並不是很嚴格的。

但是,學校的學習卻很正規,孩子在什麼年齡、什麼年級要掌握什麼知識都有具體的規定,因此家長也轉變了從前的態度,如果學習不好輕則要斥責,重則會掄棍子,孩子把家長對他施加的痛苦全都記到了上學的賬上。

因此,有一些孩子聽到上學,馬上就聯想起痛苦來,他們馬上就以各種方式開始逃學。有些孩子不想上學是因為自己有了錯誤要受到老師的批評,例如,上學時遲到了怕老師的批評,所以趁人不注意跑回家。

有些孩子在學校被一些壞孩子威脅,因此產生了恐懼感,可又不敢對家長和老師說,所以就逃學了。孩子如果不想上學,剛開始的時候不會向家長直接表達,家長如果留心就會發現:早上孩子怎麼叫都不愛起床,勉強起床以後也東磨西蹭;當快要出門時或到學校時突然說自己不好受,如果回家以後馬上就好了;每天在上學的路上情緒都不對等等。

家長一旦發現了孩子怕上學,千萬不要責怪孩子沒出息啦、不聽話啦,等等。如果家長嚴厲地去責備孩子,隻會讓孩子更加緊張和恐懼,孩子不想上學是所有家長都最怕碰到的事。如果孩子有了這種問題,父母應該冷靜地和孩子談一談,應該對孩子說:“你一向是個很懂事的孩子,你不想去學校肯定有什麼原因,你告訴我好嗎?看媽媽能不能幫幫你!”

在孩子說的話中找出問題的原因,然後加以解決。孩子要是怕吃苦或對學習有困難,家長就要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從中有所感悟。孩子要是因犯了錯怕被批評,家長就應該鼓勵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讓他知道:所有的人都會犯錯,承擔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不是難事,不肯改錯的人才是最羞恥的。

孩子要是在學校經常受到各種騷擾,家長就要馬上和老師取得聯係,因為這可能會傷害到孩子,也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品性。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勇敢點,對於那些壞孩子的欺負、威脅要馬上告訴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懼怕他們。

6.幫孩子戰勝厭學逃學的消極情緒

2000年5月29日,《揚子晚報》上登載了這樣一條消息:

昨日早晨8時,南京虎踞路84號的居民們突然發現樓頂上有三個男孩兒食宿過夜,經盤問:三男孩兒中有兩個念初一,一個念小學六年級。自本月23日起,他們既不到學校上課,也不回家食宿,整天在外遊蕩,偷吃扒拿。有時鑽進汽車睡覺,有時到無人居住的屋裏過夜,後來偷了一床席夢思床墊搬到六樓頂上“安家”,還在上麵燒烤牛蛙等。

據悉,這三名男孩兒逃學的原因在於害怕學習,厭煩學校的管教。許多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差不多都有逃學的經曆。

2002年3月19日,武漢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王家巷派出所在清查濱江公園明星卡拉OK廳時,發現五名混居在包房裏的少年。經審查,才發現這是一個多次作案的少年盜竊團夥。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為首的竟然是兩個年僅十三歲的雙胞胎少女。她們八歲時因被父母趕出家門,流浪街頭,先後作案二十四起,其中包括二千元以上的大案十五起,涉案金額竟達十餘萬元。

兩姐妹交代說:“我們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逃學,我們確實不想讀書,上課聽不進去。一想到要做作業就煩,隻好逃學。我們每天都在外麵玩,感覺外麵比學校自由得多。”

一位記者不無惋惜地問她們:“你們為何不想上學?”

她們回答說:“當時小,什麼也不懂,很蠢唄!還有就是怎麼也讀不進去。你們多好啊,有學問,找工作多容易啊。”

記者接著問:“你們不上學的時候,主要做什麼?”

“還能做什麼?就是打遊戲機,經常玩通宵。累了,就在遊戲機室裏睡,就是不想回家。”

……

就這樣,姐妹倆越陷越深,最終墜入了犯罪的深淵。

這類令人扼腕歎息的故事,不能不讓人動容。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都存在著厭學、逃學的不良情緒。

根據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對三千名在校學生的抽樣調查顯示,大約25.4%的學生害怕或拒絕上學。他們害怕上學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經常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歧視;有的是因為和同學關係緊張;有的則是害怕考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