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改變孩子,從改變家教方法開始(3 / 3)

因此,家長對孩子看電視的問題要注意下列幾點:

首先,電視節目五花八門、良莠並存。因此,家長如果不加選擇地把孩子推到電視機前麵,就不能保證孩子接受積極的對其發展有價值的信息和榜樣示範。所以,專家們指出,即使孩子做完作業後看的電視節目,父母也不能不加任何限製,包括時間和內容的限製。

其次,孩子的接受和模仿能力很強,但辨別是非的能力卻很差。所以,父母在孩子看完電視後,最好抽時間同孩子聊聊,看看孩子頭腦中都接受了一些什麼樣的東西,對電視中各種角色的人物有些什麼樣的看法,以把握孩子的思想動態。一旦發覺有什麼不對的苗頭,立即進行糾正。不能讓錯誤思想在孩子的頭腦中紮根。隻有這樣,電視才會成為父母教育孩子的好幫手,成為孩子成長的良師益友。

最後,父母應充分認識看電視對孩子的社會功能影響:

第一,一些電視節目容易使孩子成人化,過早涉足成人世界。

第二,影響交往能力。孩子過早看電視,容易使孩子沉湎於電視世界,縮小交往範圍,減少交往時間,從而影響交往能力的發展。

第三,影響實踐能力。孩子被電視機纏住了,勢必減少戶外活動和人際交往。

第四,情感交往的影響。有的較小的孩子過多看電視,還容易導致兒童孤獨症,患兒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有時還有表情異常、言語障礙、感知障礙等。

第五,語言表達的影響。小孩過多地看電視,影響孩子與別人交往的機會和時間,形成交往障礙,影響語言發展和口頭表達能力。

第六,電視機需要的是被動的注意,看得多了,對認真學習、做事、勞動的注意力不能發展起來,學習時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做事容易感到疲倦。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過年輕的夫妻,在生育孩子之前,就要想到孩子給他們帶來的不僅有幸福,而且還有艱巨的教育任務。如果沒有這個思想準備,就沒有權利做父母。他說:工作是社會責任,教育孩子也是社會責任,不管工作有多忙,都別忘了家裏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教育人的工作。

那麼,工作忙,用什麼方法去教育孩子呢?

第一,多和孩子談話。

隻要有空和孩子在一起,就可和孩子交談,通過交談讓孩子懂得一些道理,教給他一些知識,同時,還可以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情況等。

第二,為孩子購置一些有教育意義、能增加孩子知識和提高孩子智力的書籍及玩具。

第三,節假日,父母有空應盡量帶孩子到那些能誘發孩子提問的地方去,如經常去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讓孩子對大自然有直接的感性認識,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和思索。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第四,父母外出辦事、走訪,隻要有可能就帶孩子同去。

既辦自己的事,又能讓孩子增長來自家庭以外的社會知識,同時還能教孩子學習待人接物的禮節。

第五,要教育孩子,父母必須從自己做起。

父母的一言一行隨時都在教育、影響著孩子。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育是在每一件事上,在你的每一個舉動上,每一個眼色上,每一句話上。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連你怎樣工作,怎樣休息,你怎樣和人談話,怎樣和不睦的人談話,你在健康的時候是怎樣的,在病中是怎樣的,在悲傷的時候是怎樣的,在歡欣的時候是怎樣的——這一切,你的孩子都會注意到的,他們是要在這一切事情上模仿你的。”這些話足以說明身教的重要性。

第六,要督促孩子預習、複習和完成家庭作業,幫助他安排好作息時間。孩子做了好事,取得了好成績,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總之,年輕的父母要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有意識地抽空看一些兒童教育方麵的書籍,提高自己的水平,適時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6.改變自身無節製“娛樂”的生活方式

浙江一位高二的女生給《中國青年報》寫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寫道:

我有個時髦的媽媽,更有個大款的爸爸。我有高檔的服裝,還有比其他同學多幾倍的零用錢。每當爸爸媽媽來到學校一回,我都要被同學們羨慕一番,嫉妒一番。我想玩什麼就玩什麼,可心裏總覺得缺些什麼……

星期五,同學們都神采飛揚地忙著回家,我卻無動於衷,蕩漾不起激情來。這時老師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膀說:“小雪,你怎麼還沒走呀!你好像有好長時間沒回家了吧?該回家看看了。”我感激地看了看她,下意識地點了點頭。於是便打點行囊,乘上了回家的末班車。

還沒到家,遠遠就感受到迪斯科的陣陣旋律,對此我早已習慣了。到了家,我掏出一串鑰匙來開門。盡管院門上裝有高級的門鈴,可我懶得去按,因為我知道,這個時候是沒有人來開門的。

門開了,瘋狂的迪斯科樂聲抑製不住地從客廳漫進院子裏。我知道,家裏人又在享受周末的“瀟灑”了。我從一群縱情的男女中找到了濃妝豔抹的媽媽。“媽,我回來了。”媽媽見了我,很高興,稍稍把音量調得小了點,對我說:“你回來了!來,我們一塊玩玩吧。這些叔叔阿姨都是我的好朋友。對了,你不會跳舞,媽教你……”又是老話。媽媽,我多麼希望你能停下來陪陪女兒,問問女兒餓不餓,問問女兒在學校生活得怎樣……可你沒有。我無言地掙脫她的手,奔向了我的臥室。身後傳來了媽媽的聲音:“小雪,小雪,這孩子……哎,沒事了,沒事了,大家盡情地玩吧!”結果音量又被調到了最高點。

走進臥室我才發現有幾個小孩正在裏麵玩,他們在我房裏亂塗亂畫。我問他們的父母在哪兒?他們指了指隔壁的臥室。我推門而入,正見爸爸與那幾個人玩得興致正濃,絲毫沒有察覺我的到來。

“爸!”我叫了一聲,他抬頭一望:“噢,小雪回來啦!”便又專心致誌地壘起“長城”來,見我遲遲未走開,便又像想起什麼似的對我說:“鍋裏沒飯,你自個兒上街買吃的吧。”說著遞給我一張50元的票子……

我轉過身去,淚水悄悄地順著臉頰往下流……

家,對每個人都很重要。當你受到挫折時,她便會敞開胸懷,倍加細心地嗬護你,使你重增生活的信心;當你成功時,她便會與你共享喜悅,鼓勵你取得更大成績。我可以不要高檔“娃娃”,不要新式電動玩具,不要過於優裕的家庭條件。我隻盼著有一個溫馨的家,她是我停泊的港灣……

不知道這位大款家長看了這封信後做何感想,這樣的家庭環境,這樣的身教,究竟能將孩子引向何方呢?孩子不僅需要物質,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她向往一個充滿溫馨的家,一個能在她人生成長路上給予眾多關愛的家,她需要親情,而不隻是冰冷的票子。

在現實中,有的家長在家賭博時,不允許子女看書,因為書與“輸”同音,犯忌,這真是愚昧之至。試想,在這樣的家教環境下,孩子必然效法父母一玩了之。

父母把家裏當舞廳,當賭場,無節製地“娛樂”,視孩子於不顧,隻用金錢去“關懷”孩子,許多孩子必然會因得不到關懷而自暴自棄,甚至效仿父母陷入玩中而不能自拔。這些父母是否需要反醒一下自己的生活行為方式,想想這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不良影響?父母隻有關心孩子的成長與心靈,身體力行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才能使孩子走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