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刨根揭底:找準孩子貪玩的症結(3 / 3)

(3)自信心不足,上進心差

上進心差是貪玩孩子的又一心理特征,而這往往和自信的不足或喪失有很大關係。造成孩子學習信心不足或喪失的客觀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由於缺課或教師工作的疏忽,使孩子對課程中某些知識或技能掌握得不完全或不鞏固,從而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久而久之,孩子不僅對學習喪失信心,還可能形成自信心不足的性格特點。二是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常常影響孩子對自己的態度,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期望過高或要求過急,以致對他們的學習成績長期評價過低,甚至對他們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態度等,都可能使孩子降低或喪失學習信心,感到自己無論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取得良好成績。在這種消極情緒支配下,他們不再認真刻苦地學習,學習成績自然不好。

改變這種孩子貪玩的關鍵在於提高其學習信心和消除他們信心不足的性格特點。當然,家長也需要首先改正對他們的懷疑態度。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鼓勵孩子,向他們提出的問題或要求應該是他們經過努力所能回答或做到的。當他們正確地回答了問題、完成了要求或表現出某些其他優點時,要適當地表揚,以便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6.近墨者黑:家教環境不良導致孩子貪玩

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和父母的教育行為,無不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於很多貪玩的孩子來說,家庭環境對其影響可謂舉足輕重。所以父母在分析孩子貪玩的症結時,別忘了審視自己、反思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孩子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家庭的人際關係狀況

一個家庭的人際關係如何,既是德育環境,又是智育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有直接影響。經常吵架鬥氣,以致鬧分家鬧離婚的家庭,會使孩子產生沒有溫暖、沒有愛、厭煩、恐懼等心理,導致思想消沉,學習也沒動力,以電視、遊戲或其他方式打發時間,從而形成貪玩的習慣。

(2)家庭對孩子思想品質的教育狀況

是否在思想品德方麵對孩子有嚴格要求,而且經常抓緊教育,在這方麵,各個家庭是很不一樣的,它反映了家庭教育的自覺程度和實際水平。有的家庭對孩子隻有期望,沒有具體要求,也沒有經常做好教育工作;有的家庭不僅有期望,而且能不斷提出具體要求,及時做好教育工作。不同的教育方法會導致不同的教育結果。

(3)家長是否尊重孩子的人格

進行耐心的說服教育而不搞“虐待型”的教育,這既是教育思想問題,又是教育方法問題。有些家長,自身表現不錯,但有嚴重的封建家長製作風,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講民主,不進行說服教育,卻用錯誤的方法對孩子進行嗬斥、諷刺、挖苦等,各種方式的體罰和強製,結果往往把孩子“逼”上了貪玩的不歸路。

(4)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是否適當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及所表現出的情況,家長的期望值有時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專家曾在一所中學初一年級新生家長中做過調查,許多家長由於孩子在普通學校就讀而對孩子的期望值一下子跌落下來,有的家長甚至表示完全失望了。需知,家長對孩子期望值的變化,會在言談話語以至行動中表現出來,這就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態、情緒,從而導致孩子的自我期望也會發生變化,甚至放棄學業,導致貪玩。

(5)家長自身是否尊重知識,有求知欲

有些家長,隻要求孩子學習好,將來成才,而自身並不尊重知識,也沒有求知欲,不讀書,不看報,不聽廣播,從來表現不出學習的興趣。這樣的家長對孩子當然不會有好的影響。

(6)家長對待孩子分數的態度

這是指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是隻重分數,還是更重視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少家長隻盯著孩子的分數單,以分數定獎懲,從而把關心孩子的學習停留在表麵上,而沒有從根本上去教育指導孩子明確學習目的,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7)家長是否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有的家庭長期缺乏學習的環境與條件,如家長不務正業,家庭環境混亂嘈雜等,這很可能會導致孩子貪玩,影響孩子的學習。

(8)家庭成員的興趣愛好對孩子的影響

如有的家長愛玩麻將、賭博、酗酒,這無形中給孩子以不良影響,致使一些中小學生參與賭博,有的孩子甚至經常玩電子遊戲機賭博,從而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7.白沙在涅:不良社會因素影響孩子貪玩

社會中的不良因素是腐化孩子心靈、荼毒孩子身心的始作俑者。很多孩子經不起誘惑,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從而貪圖玩樂,成績一落千丈,甚至走上了歧途。

每個孩子個性的發展與形成,都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隱性的,細微的,不容易被覺察的。當孩子因貪玩而導致成績不理想時,父母要學會觀察孩子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學會留心孩子所處的社會環境,幫助孩子走上健康成長之路。

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的社會環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麵:

(1)不健康的網絡、書刊及其他“娛樂”活動

黃色的書刊、影視、網站及一些不健康的“娛樂”活動,使一些青少年走上了墮落、犯罪的道路。

(2)不良社會交往

有的家庭不和睦或父母家庭關係破裂,增添了孩子在家庭中的煩惱,於是孩子走向社會尋找“快樂”,從而結交了壞朋友;有的家庭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溫暖,卻從社會上壞朋友那裏得到了“溫暖”、“關懷”,甚至加入不良團夥;有的家長從小溺愛孩子,致使孩子個人欲望膨脹,一旦家庭滿足不了欲望時,便到社會上尋找“刺激”,從而進行不良的社會交往;有的孩子從小性格軟弱,受到欺侮又得不到正當保護,自己去尋找所謂“靠山”,交上了壞朋友;有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又得不到及時的補習,越學越無興趣,產生了厭學情緒,進而結交了社會上的壞朋友;有的學生因違紀被趕出學校,又不敢回家,在社會上閑逛,開始了不良的社會交往。總之,與有嚴重不良思想和行為的人頻繁交往,是中小學生厭學貪玩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