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產程中產婦應如何配合
第一產程,宮口逐漸開大,宮縮越緊,間隔越短,宮口開得越快。這時,產婦要安靜,注意休息,並主動向醫生提供情況,如有無陰道流水、是否要想大便等。同時,要有節律地深呼吸,宮縮時深呼吸,之後要完全放鬆,這樣可以減輕疲勞,並提高產婦血中的含氧量;另外,要隨時排空膀胱,以免阻礙胎頭下降;還要安排吃些軟飯或半流質食物,為下一步作好準備。
總之,第一產程是全產程中最痛苦的,不能靠藥物及其他方法縮短產程的時間,隻能靠產婦與助產人員密切配合來度過,產婦要有堅強的意誌,聽從助產人員的指揮。
第二產程中產婦應如何配合
第二產程,宮口已開全,這時宮縮痛已減輕,主要有下墜感,想使用腹壓。這時期是保障母子安全的關鍵時間。產婦上產床,宮縮時吸一大口氣憋住,像解大便一樣用力配合宮縮使長勁,宮縮間歇時不用力。正確使用腹壓,能縮短產程,加速分娩。當胎頭仰伸快要娩出時,必須聽從助產醫生的指導,宮縮時不要再使猛勁,而要張開嘴“哈氣”。這樣可使會陰肌肉充分擴張,然後再讓胎頭緩慢娩出,防止胎頭娩出過快,撕裂會陰。
分娩時為什麼有時須作會陰切開
主要在於防止會陰造成的分娩阻滯,以及自然分娩陰道手術產所引起的嚴重會陰損傷。有側斜切及正中切開兩種,一般多采用左側斜切開。
對初產婦陰道口較狹窄,會陰組織彈性較差,胎兒較大,胎位不正進行產鉗、胎頭吸引者,即進行預防性的會陰切開。對早產兒,由於胎兒發育不夠成熟,腦血管比較脆弱,經陰道分娩稍遇阻力就會引起顱內血管破裂出血,甚至窒息,故對有存活希望的早產兒應進行會陰切開。否則,有可能發生會陰撕裂、子宮脫垂,波及直腸時還會出現大小便失禁;對胎兒也不利,會陰部對胎兒壓迫過久,胎兒缺氧,顱內出血,甚至威脅胎兒生命。
作會陰切開時,應掌握切開時機,過早切開易增加出血及感染機會,過遲切開則失去意義。切開時應避免胎先露的損傷,縫合時避免線經過直腸;術後清洗外陰,用新潔爾陰衝洗,術後4~5天拆線。
產程開始不久產婦不能大吵大鬧
分娩時產婦大吵大鬧,使體力消耗,休息不好,疲乏無力,造成腸脹氣、排尿困難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另外,擾亂中樞神經係統正常功能,致使大腦皮層過度疲勞,影響子宮收縮,造成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延長,增加難產機會。
盡管產婦在第一產程中會出現腹痛,有的還很劇烈,尤其初產婦,切不可因此就大吵大鬧。應該盡量忍受,聽從助產醫生的指揮,可采取深呼吸法,宮縮時加大呼吸力度,陣縮過後恢複正常呼吸。還可用按摩法及壓迫法減輕疼痛。在子宮收縮間歇期盡量吃點東西,補充營養和水分,排空一下大小便,以迎接進一步的產程。
什麼叫滯產?有辦法預防嗎
滯產是指總產程超過30小時。產程曲線圖描繪分為四期,如下所述:
(1)潛伏期延長。
指由規律宮縮到宮口擴張2~3厘米的時間延長。
(2)加速期延緩。
指宮口擴張至2~3厘米以後,宮頸每小時擴張不足1厘米,產程進展緩慢。
(3)加速期產程停滯。
宮口進入加速期時,宮縮一直正常。但當宮頸擴張7~8厘米時,宮縮轉弱,宮頸不再繼續擴張。
(4)第二產程停滯。
宮口開全至胎兒娩出的時間延長,初產婦2小時,經產婦1小時。
引起滯產的原因常見的如下:
①產婦對分娩有顧慮及恐懼,精神過度緊張,將假宮縮當做正式臨產,致使大腦皮層過度疲勞,影響正常的子宮收縮。子宮收縮力異常是發生滯產的重要原因。
②子宮因素。雙胎、羊水過多、巨大胎兒等使子宮壁過度伸展,子宮肌纖維失去正常收縮力;產婦及子宮曾有急慢性感染,子宮肌肉發育不良,子宮畸形,子宮壁間肌瘤等。高齡初產婦因宮頸堅硬,不易開放。
③胎位異常(如橫位)、頭盆不稱、盆腔腫瘤阻塞等,使胎先露壓迫受阻,不能有效壓迫子宮下段及子宮頸部,不能引起有力的反射性子宮收縮。
④內分泌失調。臨產後體內雌激素或催產素不足,乙酰膽堿減少可影響子宮收縮。
⑤藥物影響。應用了大量鎮靜藥或保胎時過多使用孕激素,臨產後宮縮乏力。
⑥其他。產婦過度疲勞,或膀胱過度膨脹可影響子宮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