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孫勤勤的爸爸都得千請萬托、威脅利誘女兒離開床鋪。奇怪的是,他的聲音越大,十歲的孫勤勤賴在床上的時間就越長。
一天早晨,經過一場大戰後,孫勤勤的爸爸說:“夠了,我受不了了!我不想每天早上和你這樣吵來吵去。晚上下班回來,我們要好好談談,增加一條有關起床的規定。”因為爸爸以前也這麼試過,不過並沒有任何進展,所以孫勤勤一點也不擔心,根本不害怕。
放學後吃過點心,她和爸爸一起討論爸爸想出來的新計劃。
爸爸說:“我打算給你一個鬧鍾,讓你自己叫自己起床。你可以決定鬧鈴要定在幾點,隻要上學不遲到。從今天開始,起床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如果你盡到責任,準時起床,放學後就可以去和朋友玩、看電視或做其他想做的事;如果沒盡到責任,起不來,不管你準備好了沒有,我上班時都會先送你去學校。”
孫勤勤不敢相信地看著爸爸:“你是說你會把我拖下床,直接帶我去學校,不管我穿什麼?”孫勤勤無法想象她被爸爸趕下車,穿著睡衣站在校門口的慘狀,“我才不信你會這樣做!”
爸爸馬上回答:“放心,我會帶著你的衣物,你可以在車上換或到學校再換。你自己決定要怎麼做吧。”
從那天起,孫勤勤自己撥鬧鍾、起床、準備上學、吃早餐。她其實很想賴床,可是一想到爸爸不會再來催她,隻好趕緊跳下床梳洗穿衣。有時她會錯過早餐時間,可是至少上學很準時。孫勤勤和爸爸都覺得,爭吵的夢魘過去後,早晨的陽光更亮麗了。
上述案例中孫勤勤身上出現的就是典型的賴床行為,她的爸爸不打不罵就糾正了她的這種毛病,實在是值得其他父母來學習。
親子正麵溝通秘訣
幫助孩子改正賴床的毛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孩子的生活規律完全受父母的影響,父母如果希望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就要先從自己本身做起,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如果再配合以下技巧,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安撫孩子的睡前情緒
孩子有時會因為情緒上的不穩定而影響睡眠品質。父母要多留意,找出問題的症結,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其安穩入睡。
孩子做噩夢最常見的原因是“怕黑”。如果孩子怕黑,不妨帶他(她)去挑個他喜歡的卡通造型台燈,睡覺時有可愛的台燈散發著微弱光芒陪伴他(她),會讓孩子安心不少。
2.幫助孩子進入夢鄉
有些父母在孩子就寢時間一到,就急著趕孩子上床睡覺,自己的眼睛卻還猛盯著電視,或還在忙東忙西。
其實父母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有“孤單”或“不公平”的感覺,而且孩子會有“為什麼隻有我要去睡覺”的疑問,加上孩子對成人的活動充滿好奇心,當然也就降低了睡覺的意願。
因此,隻要到了睡覺時間,全家人最好都能暫停進行中的活動,幫助孩子醞釀睡前的氣氛。
3.溫柔地叫孩子起床
叫孩子起床的時候,隨手播放一些輕鬆的音樂,或者放一些孩子喜歡聽的故事,讓孩子在輕鬆的氣氛中醒來,緩解被吵醒的不快。
用愛心鼓勵孩子起床,孩子會比較願意起床,有好心情麵對新的一天。叫他的聲音放輕柔些,搖他的動作不要太猛烈,也可以親親、抱抱他,以免他情緒不佳,采取不合作的態度。
4.和孩子約定起床的時間
父母最好和孩子討論睡覺、起床的時間,詢問孩子喜歡父母用什麼方式叫他起床,然後和他來個小約定,可以讓孩子知道該對自己的承諾負責,同時也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尊重他的。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叫他起床,可以避免彼此的不愉快。
改善孩子賴床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先給孩子一點緩衝時間,態度不要過於急躁而引起孩子的反感,要溫柔堅定地執行下去。
蠻橫“小霸王”這樣說最有效
白芳是一家外資企業的部門經理,工作非常忙,有時候根本顧不上照顧自己的孩子。她隻好抽時間把孩子的姥姥從農村接了過來,一是讓老人在這裏幫忙照顧一下孩子,二是也讓自己的母親享受一下城裏的生活。
白芳的孩子很懂事,自從姥姥來了以後,怕姥姥悶,每天都帶姥姥出去散步,還用自己的零用錢給姥姥買好吃的。姥姥高興地逢人便說:“外孫女真是個懂事的孩子,知道心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