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一切從尊重開始,放下身架來溝通(2)(1 / 3)

這學年的期中考試過後,肖琳的媽媽到學校開家長會,才知道肖琳的成績已經由原來的上遊下降到了班裏的中遊,媽媽很是生氣。回到家裏,她直接奔入肖琳的房間,還沒開始說話,就看到了肖琳桌子上擺著一摞手寫稿,自然是氣不打一處來,二話不說就把這些稿子打翻在地。肖琳看到媽媽的這種做法,看到自己珍貴的文稿被隨便丟到地上,很傷心。她哭著對媽媽說:“你知道這些文稿付出了我多少心血?對我有多重要嗎?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媽媽在氣頭上,聽不進肖琳說的任何一句話,不由分說地罵道:“隻會寫文章能考上高中嗎?能考上大學嗎?你這樣下去,一輩子都沒有出息!你寫出的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處?簡直就是不務正業!”

肖琳一下子蒙了,她根本想不到媽媽會說這樣的話,她不知道媽媽怎麼會覺得她的夢想竟是如此的幼稚。

天下做父母的,沒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的,因此有的父母從孩子咿呀學語時就為孩子設計了一幅理想的藍圖,甚至孩子以後要上哪所大學的哪種專業都考慮到了。父母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不顧孩子的愛好和理想,強迫孩子按他們設計的軌道發展,如果孩子有一點沒有符合他們的意願,就對孩子的所有努力和成績全盤否定,甚至打罵孩子。確實,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父母這種望子成才、追求上進的良好願望,本來無可厚非。但是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前途,否定孩子的理想和追求,而給孩子過大的壓力,結果讓孩子不堪重負而走向極端,這就太讓人遺憾了。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還小,很多事情他們都不懂,父母為他們作出選擇對他們有好處。殊不知,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也有著鮮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興趣、誌向和理想。孩子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的時候,是自覺自願、積極主動的,因此會學得又快又好,同時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願望,那孩子就會感到身上的擔子太重了,壓力太大了,就會覺得學習是一種痛苦的過程。同時,這也會使孩子失去自己的成長空間和獨立意識,可能導致孩子產生抵觸、反叛與對抗的情緒,出現與父母關係緊張、厭學等現象,甚至走上歧路。也有些孩子會變得精神委靡,對生活、學習感到迷茫、失去信心,等等,這些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極其不利,甚至可能引發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

親子正麵溝通秘訣

父母千萬不要為孩子設計發展的模式,不要讓孩子做自己的“接力棒”。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孩子也不例外。那麼,父母又該如何對待孩子的理想和追求呢?

1.給孩子一個成為自己的空間

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讓他們擁有自己的理想和願望,有自己的思想和獨立思考的權利,不要讓孩子成為按照他人意願做事的盲從的人,更不要讓孩子成為代替父母實現未盡理想的工具。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和興趣,給孩子提出建議,引導孩子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2.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會逐漸形成獨立的意識,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充分地發展,而不是把他們限製在自己已為他們設計好的框子裏。不然的話,他們也會像自己一樣,在彌補父母遺憾的同時,留下自己的遺憾。

3.給孩子最後的決定權

孩子的理想,父母如果覺得是合理的,就應給予尊重和支持。對孩子的理想真正的支持應該建立在對孩子的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之上,以孩子的心理準備和接受能力為前提,然後進行適當的啟發和引導,需要的是精心地嗬護,不是說教,不是命令,更不是趁機提條件。即使孩子的理想與父母的意願產生了很大的偏差,也要平靜地與孩子溝通,在尊重孩子理想和追求的基礎上,通過充分的商量和探討,讓孩子理解父母的想法,最後再把決定權交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