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對孩子的要求不可過高
父母在尊重孩子理想和追求的時候,還要注意一些問題:不要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就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和警示,這樣做很可能就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
5.精心培養孩子的“理想之苗”
對孩子的理想,父母采取不理不睬或者拔苗助長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如果父母們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理想之苗”,那麼孩子或許永遠也不可能樹立起穩固的理想。對待孩子的“理想之苗”,父母應當要一點點地培養扶持,要細心澆灌、滋潤,鼓勵孩子樹立理想並為理想而努力。
作為父母,培養孩子要順其自然、因材施教,是什麼鐵就打什麼釘。為人父母者,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從精神上給孩子以關愛,讓他們按照自己的願望發展,而不要一味地強行讓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軌道生活。
尊重孩子的隱私
麗麗是一名初二女生。有一天,她正走在上學的路上,突然想起作業忘記帶了,於是急忙又掉頭往家跑。當她掏出鑰匙打開家門時,看到媽媽正從自己的房間裏出來,臉上帶著不自然的表情。麗麗走進自己房間去拿作業本,推開房門,她愣住了,她看到書桌的抽屜全部敞開著,日記本、同學們送的生日禮物及賀卡等全都胡亂地堆在桌子上。
麗麗非常生氣地質問媽媽:“你為什麼翻我的抽屜,隨便動我的東西?”
沒想到媽媽卻比她還生氣:“怎麼了?當媽媽的看看女兒的東西還有錯嗎?”
“可是你應該經過我的允許才能看啊!”麗麗很憤怒地回答媽媽。
“小孩子有什麼允許不允許的,別忘了我是你媽媽,好了,快去上學吧!”媽媽毫不在乎地對麗麗說。
很多父母和孩子在“隱私”問題上有過不少交鋒。一封封“地址內詳”的信件讓父母們疑心不止;孩子在日記本中記下心中的真實想法,父母們也希望能夠“拜讀”;對打到家中的電話,父母們更要例行檢查……這些關心的行為都讓孩子們感到不舒服。
隱私,是每個人藏在心裏,不願意告訴他人的秘密。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隱私,孩子也不例外。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領域、知識、情感都逐漸豐富起來,自我意識、自尊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原先無所顧忌敞開的心扉也會隨之漸漸關閉起來。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孩子正在長大,忽略了孩子也會有自己的秘密,總認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可以無所顧忌地進入孩子的世界、隨意闖入孩子的“隱私地帶”,甚至粗暴幹涉,私拆孩子的信件、監聽電話、偷看日記等。
那麼,孩子們為什麼對父母偷看他們的日記、私拆他們的信件如此反感呢?又為什麼要在自己使用的抽屜上鎖上一把鎖呢?
其實,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後會強烈感覺到自己的獨立性,想擁有自己的隱私,也渴望被尊重,這是孩子獨立意識和自尊意識的一種體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父母的依賴逐漸減少,獨立意識逐漸增強,希望別人尊重他們的自主性、獨立性。同時,隨著生活領域的擴大,知識信息的增多,他們的內心變得敏感起來,感情變得細膩起來,會產生許多想法,原先敞開的心扉漸漸關閉,有了自己的隱私。而且,即使他們有不少話想說,但觀點已經與父母有所不同了,於是他們與父母的心理溝通就會明顯減少,轉而把自己的秘密和內心的感受都傾訴在日記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