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一切從尊重開始,放下身架來溝通(1)(3 / 3)

而李剛卻和王海大有不同,雖然有時上學也常遲到,可是成績卻有進無退。

原來李剛的父母下崗後又另起創業,白天黑夜顧不了家,但思前想後,李剛的父母還是將實情告訴了孩子,與孩子商量應該怎麼辦。他們說:“有句古話不是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我們生活困難,孩子是家庭成員,有義務幫助家庭早日脫離困境。”

李剛的父親是一個性情爽朗的人,提起兒子就樂嗬嗬的:“與孩子商量後,孩子也很樂意,主動提出照顧好奶奶和搞好自己的學習。我們有時回家累了,他還會為我們捶捶背,按摩按摩。我們遇到什麼困難也會與他商量,請他幫著想辦法。我們常對孩子說的就是‘我們都是家庭中的一員,要相親相愛,盡職盡責’,兒子做到了,他關心每個家人,把奶奶也照顧得挺好,這可解決了我們家的大問題了。而且聽說他現在學習也沒耽誤,真是讓我們高興,也太難為孩子了。”

“這件事爸爸媽媽想聽聽你的意思。”“孩子,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咱們商量一下看怎麼解決好。”作為家長,尊重孩子的發言權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員,可是,許多父母在決定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時往往把孩子排斥在外。是的,生活中純粹的大人之間的事沒有必要讓孩子知道,可是還有很多事是完全應該讓孩子也參與討論的,尤其是涉及孩子的某項決定時。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也不懂,更不要以為孩子是你的,你就可以隨便對與他相關的事作出決定。

事實上,隻要是家庭的成員,即使年齡小,也有權知道關於自己以及家裏的事情,有權參與家庭事件的討論與決定。

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某件事,大人和孩子各自的觀點都被擺出來,做父母的把意見耐心地傳遞給孩子,讓他思考判斷,然後耐心地聽取孩子的想法,全家人同心協力,總能找到每個問題最合適的答案。因此,我們做父母的要時刻記得,孩子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許多事情,不要忘記彎下腰與他們平等商量。

商量,不是父母發號施令,而是要使每個問題的解決都打上“民主”的印記。商量更不是遷就,而是父母與孩子對話、溝通、相互了解,形成雙方可接受的意見或辦法。

如果你還在抱怨孩子不理解你,老跟你作對,那麼就先想想自己是否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礎上與孩子商量了?

親子正麵溝通秘訣

學會與孩子商量,可以從下麵的小事開始:

你現在不想睡覺嗎?明早你能夠按時起床上學嗎?

你又要這麼多錢做什麼?給一半可以嗎?

把舊文具盒扔掉買新的不在我們這個月的消費計劃裏,怎麼辦?

……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寫過一篇文章,叫《商量,商量,再商量》,講出了與孩子商量在其學習、教育上的重要性。卡耐基不是也曾經這樣說過嗎:對待殺人犯,還該講三分道理呢。與孩子商量,完全可行,做父母的趕快試試吧,一定會發生你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許多父母也想和孩子商量,但往往不知道怎樣做才合適。那麼,你不妨按照下麵的方法來做做看。

1.尊重孩子的每一個意願和想法,給孩子一個自主決定的機會

尊重孩子的權利,就是要征得孩子的同意,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並且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給予引導,這也是民主家庭中父母應當為孩子負起的一個責任。

2.父母在決定之前,不妨先聽聽孩子的意願和想法

現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那麼,如果讓孩子學,一定要仔細觀察,與孩子商量之後,再選擇一種比較適合孩子性情及興趣的才藝。千萬不要讓他一下子接觸太多,或強迫他學習不感興趣的東西,破壞了他學習的信心和欲望。

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

肖琳是個充滿幻想的女孩子,喜歡寫作,夢想能成為一個大作家。她每天都會把所思所想記錄下來。上了初三,馬上要中考了,學習生活越來越緊張,可是她每天還是堅持2 000字左右的創作,這使她的學習成績開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