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小華從小就非常喜歡小動物,而且非常熱衷於研究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初中時,他更是常常因為觀察小動物而弄得渾身是泥。父母對此非常生氣,覺得他不務正業,於是就想方設法阻止他去外麵玩。
一開始,他總是趁著父母不注意偷偷地跑到附近的公園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有一次,他把一個黑色的蜘蛛帶回家後,父母大發雷霆,訓斥他不應該把這麼髒的東西帶回家。爸爸還一腳踩死了蜘蛛,媽媽竟然摔爛了他積累了好幾年的裝著各種標本的“百寶箱”。那一刻,小華愣住了,回到自己的房間默默地坐了一個下午。
從那以後,他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變得沉默寡言。父母為此非常發愁,甚至懷疑他是不是智力有問題。而小華的生物老師卻說:“小華這孩子特別聰明,如果好好培養,將來一定會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生物學家。”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會犯像小華父母這樣的錯誤。像小華父母這樣幹涉孩子的興趣,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一是父母對孩子興趣的過分幹涉會使孩子對自己的愛好產生片麵的認識,認為自己沒有眼光、沒有本事,從而否定自己對事物的判斷能力,變得沒有自信。
二是父母忽視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聽孩子的解釋,不從孩子的愛好出發去了解孩子真正喜歡和感興趣的東西,這樣做既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也會使孩子覺得父母不能理解、尊重他,從而產生逆反心理。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我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就會學得更輕鬆、更快樂,他們也非常願意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且不知疲倦。如果不去考慮孩子的愛好興趣,而是強加給孩子那些父母認為應該學的東西,會使孩子失去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容易使孩子產生厭煩心理。
三是如果父母忽視孩子的興趣,強加給他們一些學習任務,就會使他們產生抗拒心理。有些孩子本來對音樂不感興趣,被家長“逼迫”著每天練琴,結果琴技一直沒有提高。於是,恨鐵不成鋼的家長開始斥責甚至打罵孩子,用“你怎麼這麼笨”等詞語責罵刺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開始產生逆反心理,有的則變得自卑並產生自閉傾向。
父母應認識到尊重孩子興趣愛好的重要性,然而很多父母不願意承認孩子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具有獨特的興趣與愛好。曾經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有個父母強迫坐不住的孩子彈琴,以致孩子隻得砸斷自己的手指以示反抗。像這樣不顧孩子的抗議,像催命一樣催促著孩子去學自己不喜歡學的東西,都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興趣與愛好的表現,其後果可想而知。
親子正麵溝通秘訣
有的父母也想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卻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作為父母,可以參考以下幾種做法。
1.善於發現,為孩子創造條件
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並試著引導孩子多在興趣方麵下工夫,盡可能地為孩子創造機會、創造條件,讓孩子無憂無慮地在自己喜愛的天地裏暢遊。這樣會激發孩子最大的潛能,從而在某一領域取得突出成就。
那麼,父母如何發現孩子的興趣呢?首先,父母需要養成仔細觀察孩子的習慣,孩子反反複複做的事情往往就是他們感興趣的;其次,父母應該站在一個平等的立場上與孩子溝通,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多問問孩子喜歡做什麼,或許父母從孩子天真的回答裏可以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
其實,父母應該發現、鼓勵和培養孩子一種或幾種愛好,這樣會使孩子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樂趣和期待,這些對其一生都是有積極作用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選擇興趣愛好時,固然需要父母的引導,但父母決不可以代替孩子下決定。
2.尊重孩子的愛好和興趣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愛好興趣,即使孩子的這種興趣愛好可能與父母的期望有差距,但隻要是正當的愛好,父母就應該予以尊重。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他們的創造力和潛力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專注、認真、持之以恒的習慣和意誌品質也可以得到鍛煉,這有利於其成長。
與孩子商量,尊重他的發言權
有兩個男生,一個叫李剛,另一個叫王海。他們的父母失業了,兩個家庭都陷入了困境。麵對同樣的境況,兩個孩子的表現卻截然不同。
王海沒有改變穿名牌,跟著時尚走的習慣,最近又迷上了上網,並且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更別說按時上課了。
“海兒是全家的希望,我們都盼著他讀書好,將來能有出息,沒想到他連課都不上!”王海的父親感到非常失望,“但我們還是覺得孩子應該擁有這個時代給予他們的快樂,再苦再累也不能讓孩子覺得委屈,不能讓他來承受父母因工作失敗而帶來的酸楚。所以,我們從不在孩子麵前傾訴失業後的失落,更不會抱怨掙錢太辛苦和受到的太多委屈,照常滿足他的吃穿要求,沒想到這孩子把我們對他的期望拋到了九霄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