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麵人戴笠:隱藏“七情六欲”的間諜王
往事
作者:魏斐德
據說近四億五千四百萬人從沒有見過他,也不知道他長什麼樣。他從不公開露麵,也不讓記者采訪,而且幾乎從不讓人給他照相。
對於20世紀40年代在中國的大多數外國人來說,戴笠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被普遍認為“不是中國的卡納裏斯上將,而是海因裏希·希姆萊”。這些文字被美國戰略情報局官員途納·麥克班引用在1944年6月一份遞交給多諾萬上將的報告裏。
戴笠給人的印象是聰明而有想象力,殘酷而不擇手段。他幾乎是所有美國民主理想的敵人。在蔣的統治下,他企圖通過鐵腕來統一中國。他冷酷、狡猾而殘忍。“作為中國秘密警察頭子,戴笠經常被認作是希姆萊第二……”
讓所有人感到恐懼的人
戴笠最大的優勢是具有揣測蔣介石意圖的本領。他為自己選擇這個名字的字麵意思是“戴雨帽”,其象征意思是“一個仆人”,即強調了這種動物般甘做其主人蔣介石爪牙的奴性,同時又代表了封建觀念中的相互尊敬。戴笠這個名字還指一個人的臉被一頂尖頂帽半蓋住的意思,即含有掩藏的意思。就像中國畫裏河流上的老人,頭戴一頂鬥笠坐在一葉輕舟裏釣魚,背對著看畫人。從這個意義上講,“戴笠”是指一個衣著平常的孤行者,一個你不會注意到的消失在景色裏的人。戴笠這麼對別人解釋自己的名字:“有一首古詩這麼說:‘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君擔簦,我跨馬,他日相逢為君下。’”
戴笠為自己能夠“秉承領袖意誌,體念領袖苦心”而感到驕傲。而在他的對手們看來,這種自負是戴笠狂熱地效忠於蔣介石“有公無我,有我無公”信念的表示。他作為蔣介石內部圈子裏的人,大權在握。然而他對蔣的謙卑、對領袖的服從,最終又證明了他個性上的軟弱。
戴笠是最受總司令信任的下級和警衛,“南京秘密警察直屬於戴笠將軍個人,而他隻服從總司令的命令。”戴及其無處不在的特務組織,被認作是中外之間非正式“業務”成交的媒介,而且其效率很高。像所有的警察頭目一樣,戴笠的威懾力來自人們相信他的人無所不在。一篇提到戴笠是“中國的間諜大師”的文章說,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他的情報人員在活動。
美國的讀者——公開的與秘密的——對有關戴笠無所不及的特務網絡的例子十分著迷。“戴笠以中國人特有的駕馭錯綜複雜關係的能力掌握了一係列驚人的組織。他綜合了相當於美國的中央情報局、陸軍情報這樣的係統。”據報告,一位美國戰略情報局的上尉在回到他坐落在福州西邊的住宅時,發現他的翻譯正在與兩位身著深色長衫的陌生人說話,那兩人一見他進來便離開了。這翻譯嚇得渾身發抖地告訴他這兩人差點兒殺了他,因為他回到上尉的房間時正見他們在翻上尉的東西。他乞求上尉保護他,當上尉責怪他莫名其妙時,他又開始發抖,並說:“不,這不是莫名其妙。他們是老板的人。”
這位軍官回憶說:“於是我一夜沒睡,整晚在膝蓋上架著把該死的衝鋒槍,因為那兩個來訪者是‘老板’的人。”戴笠被他的下級稱為“老板”。
另一個美國情報官在日占區執行秘密任務時路過一個小村子,在當地的客棧下榻。他與客棧老板一起喝著地方酒並成了朋友。於是這位美國人冒昧地建議他們去搜索所有顧客的行李。說到底,這難道不是客棧主人的“老板”要他幹的嗎?後來,當他們在醉意下搜索了旅店的其他房間後,美國人說他原以為這個小村子對於安置一個常駐的秘密警察特工來說太小了點。“多小沒關係”,據說那店主這樣回答,“在中國每個地方都有老板的特工。”“外國人盡管勉強,但仍對他表示出敬畏,並經常發展成一種‘恐戴症’。在戰時很多人相信每一個廚師、每一個跑堂都是戴笠的特工。”“在中國沒有一個村莊裏沒有戴笠的間諜來彙報顛覆活動情況,這是該組織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