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愛玲和蘇青:塵埃裏的姊妹花(2 / 3)

主持人隨後又問張愛玲:“我們再聽聽張愛玲女士的意見。”張愛玲說:“古代的女作家中我最喜歡的是李清照,她的優點早有定評,用不著我來分析介紹了。近代的最喜歡的隻有蘇青,蘇青之前,冰心的清婉往往流於做作,丁玲的初期作品是好的,後來略有力不從心。踏實地把握住生活的情趣的,蘇青是第一個,她的特點是‘偉大的單純’。經過她那俊潔的表現方法,最普通的話成為最動人的,因為人類的共同性,她比誰都懂得。”

兩個人如此露骨地惺惺相惜,引起在場的一大批女作家的憤怒,散會後眾人均不理她倆,可她們兩個人照樣談笑風生。

這時候蘇青尚未創辦雜誌,她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和張愛玲一樣寫作。但是她的筆不如張愛玲勤快,稿費時斷時續,這便讓她的生活有時十分難堪。但是她曆經生活的磨煉與摔打,常常能道出紅塵中人的難處,倒也贏得一大批讀者——她的一篇《談離婚》讓上海市偽市長陳公博大為讚歎,認為她將離婚男女的心態寫活了。得知蘇青急切地想得到一份工作養家,陳公博便主動提筆給蘇青寫了一封信,許以千元薪酬,聘其為市府專員。

蘇青也沒有什麼猶豫,欣然接受了這一切。那天她特地模仿張愛玲做了身寶藍色旗袍來見陳公博。

她直接闖進陳公博辦公室,衛兵想攔住她,她輕輕推了他一下,說:“陳市長約我來的。”衛兵馬上退到一邊。陳公博辦公室的門開著,蘇青沒有直接進去,她看到陳公博正埋頭看公文,就站在門口用手敲敲門。陳公博抬頭看到她,露出開心的微笑。

蘇青從此就在市政府上班,她在陳公博辦公室幫他整理文件。說好是市府專員,但是她卻成了陳公博的私人貼身秘書,常常跟隨陳公博來往於寧滬之間。

這樣的生活過了一段時間,某天突然收到一封密信,一位好心人提醒蘇青,這樣的生活對她來說太危險,提防有人暗中下毒手。

蘇青看了信非常害怕,陳公博也看出她的苦惱,便在暗中寄給她十萬塊現大洋,讓她創辦一份雜誌。

當時印報紙雜誌的白紙十分緊張,陳公博又為她弄到了兩車皮白紙。去運紙的那天,滿滿一卡車白紙,蘇青就坐在紙堆上,車子開得飛快,大風將她的頭發吹起來,紙堆有彈性,搖搖晃晃的,她招搖過市,揚揚得意。

這時候上海的小報上關於蘇青是陳公博的“露水妃子”、張愛玲是胡蘭成的“文藝姘頭”正在風傳。

蘇青將小報拿給張愛玲看,張愛玲推開說:“我從來不看這個。”

蘇青其實也不看,是朋友特地給她留著的,她一把火將一疊小報全燒了,卻再也無法擺脫陳公博。

兩年後的某一天,一個叫薑貴的朋友來看她,給她帶來了一張報紙,上麵正是陳公博被處決的照片,蘇青嚇得麵無人色,很多天不敢拋頭露麵。

曾經的閨密不再提

陳公博被處決後,市麵上什麼說法都有,到處人心惶惶。蘇青絕息交遊,用她自己的話說“打扮得像個寡婦”,盡可能地低調,不想再惹出任何麻煩。但是總有男人不請自來,薑貴便是其中的一位,他真正的身份是國民黨接收大員,他還有另一個名字,叫王意堅。後來去了台灣,以“薑貴”之名創作了一係列反映故鄉的小說,在台灣頗有影響。而他的弟弟王願堅早年參加革命,後來則成為蜚聲中國文壇的紅色作家,他編劇的電影《閃閃的紅星》曾照亮一代人的青春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