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王意堅化名薑貴從重慶來到上海,看到蘇青的小說《結婚十年》超級暢銷,便心生向往,刻意結交。一個是接收大員,大權在握,一個是孤寡女人,寫字謀生,兩個人來來往往的結果是蘇青開始與薑貴同居。
陳公博被槍斃後,薑貴怕引火燒身,住到無錫不再回上海。偶爾,薑貴會趕晚上的車到上海,在斜橋弄蘇青的公寓裏住上半宿,隻住半宿,天不亮就趕早班車回無錫。
這樣來往了大半年,有一天薑貴說:“不如你到無錫去住上一段時間。”蘇青也沒有表示反對,薑貴在無錫物色了一個大戶人家花園裏的房子,有三個敞廳和整套紅木家具,環境也十分清幽。薑貴盼著蘇青來,蘇青也表示願意來,但是一直沒有來。
薑貴時時想著蘇青,為她寫了一首詩:落盡梅花斷雁遲,孤燈背坐雨絲絲。三千綺夢春常在,十二宮牆事未知。世故登龍應有術,文章憎命豈無悲。且將貝葉傳心葉,不種夭桃種荔枝。
後來薑貴到鎮江,和蘇青漸行漸遠。他到上海還會去看蘇青,隻是隔好長時間才見一次,這時候他們真的成了普通朋友。
蘇青後來把她與薑貴的交往全寫進了小說《續結婚十年》中,這完全是一部紀實小說,所有與蘇青有過過往的人物全部可以從其中找到對應的人物,除了張愛玲。
在這部長篇小說中,蘇青絲毫沒有提到她曾經的閨密張愛玲,這是一件很讓人費解的事。
多年以後張愛玲的紀實小說《小團圓》出版,所有她結交過的人物也全寫了個遍,就是不提蘇青,這也令人匪夷所思。
其實這時候蘇青和張愛玲因為胡蘭成早已斷絕了來往。蘇青寫作《續結婚十年》時,胡蘭成正在浙江深山裏逃亡,但是張愛玲還在上海。蘇青知道她的小說張愛玲會看到,她就是要借小說來報複一下張愛玲。女人,特別是小女人,總免不了小肚雞腸,女作家也概莫能外。
一對歧途佳人
張愛玲的出國與她的個性有關,她從來都以摩登旗袍示人,無法忍受滿大街統一的藍或黑的人民裝。她後來借口去香港大學複讀,從深圳羅湖出關奔向海外,最後又前往美國。
與張愛玲相比,蘇青適應能力要強,她在一夜之間就順應時代潮流穿上一套女式“人民裝”,混跡在人流中你根本看不出她曾經是老上海當紅的女作家。她最後選擇留在大陸,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活下去,也相信不管什麼人當政,反正柴米油鹽的日子總是要讓人過,無非就是找一個掙錢養家的職業。蘇青後來做了編劇,“反右”時受“胡風事件”牽連被判刑入獄。出獄後工資停發,生病連兩塊錢的出診費都掏不出,於1982年冬天含恨而故。13年後的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的遺體被人發現,在遺囑中有這樣一句話:“不要察看我的遺體,不要舉行任何儀式,將骨灰隨便拋棄在荒漠無人處……”
蘇青最後一部小說叫《歧途佳人》,其實她與張愛玲才是真正的歧途佳人。或出於某種目的,或因為少不更事,她們在兵荒馬亂的年代結識了不靠譜的男人,分別在一條歧途上走了很遠,最後殊途同歸:都窮困潦倒抑鬱而故。
(蘇錦寒薦自《名人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