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波音之後,以美國Gogo公司為代表的機上WiFi網絡服務商則迅速崛起。這家總部位於伊利諾伊州的公司從2008年開始為商用航空公司提供WIFI服務。該公司采用蜂窩式通信,由地麵天線基站向安裝在飛機上的天線發送網絡信號,目前能提供的最高速度為3.1Mbps。包括美國航空、達美航空、全美航空等北美地區約九成的航空公司都跟Gogo合作,Gogo自身則宣稱向超過2000架飛機配置了網絡服務。但因為其基站都在北美地區,所以Gogo的服務也限於美國大陸。
與Gogo類似的還有鬆下航空電子公司(Panasonic Avionics)、Row 44、衛訊公司(ViaSat)以及OnAir公司等。
“GX Aviation的優勢不僅在於它是一個經過全新設計的衛星通訊技術,也在於它是第一個真正覆蓋全球,並提供高速鏈接的衛星通訊網絡。” 戴殊榮表示,Gogo、Row 44以及OnAir這幾個公司主要是與不同技術的供應商合作,並根據航空公司的需求不同來推廣相應的技術,“這些公司現在已經和我們有所接觸,商談相關市場推廣事項。”
對於因技術差別而導致的不同商用方案,戴殊榮覺得是件好事,因為這樣可以為航空運輸企業提供更豐富和更多元的選擇,而且隨著相關領域技術的日新月異和旅客需求的不斷變化,市場將會引導各航空公司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角色跟通信服務商的角色很像,即激活你的手機,允許你通過付費獲得數據服務。”戴殊榮介紹,在GX Aviation的研發中,國際海事衛星組織主要負責整個海事衛星的網絡,包括通信衛星具體的管理、數據服務以及銷售等;霍尼韋爾則是負責衛星通訊係統硬件,比如整個的通信衛星需要在飛機上使用的時候,它所需要的硬件設備的支持等。
至於研發投入成本,戴殊榮並未透露具體數字,但強調“非常的低”。他表示現在的GX Aviation對於航空公司而言就“好比一個網絡公司跟你談服務”,在國航之後,霍尼韋爾現在正大力向歐美航空公司進行推介。
除了能給航空公司和乘客客艙前所未有的通信體驗以外,戴殊榮強調,未來GX Aviation也能給像波音、空客等飛機製造商帶來很多新價值。他舉例道,在飛行過程當中,該技術能夠透過數據提前給飛機運營商提供預警。比如有係統出現故障需要維護,飛機可以在飛行的過程中傳輸數據,和地麵保持溝通,通知地麵需要在地麵得到怎樣的備件支持。這樣便使得飛機在空中實現自動監視,大大降低了飛機在地麵的停留時間,從而使運營效率提高。在越洋飛行的時候,通信衛星還可以幫助飛行員更好地規劃航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繞飛,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機內WIFI的市場前景是否果真如此誘人?根據霍尼韋爾亞太區總裁高博安的估計,目前提供無線上網服務的航空公司占到7%至8%,但預計到2018年,這一比例將增至25%。
“在衛星通信的寬帶需求方麵,差不多在未來5年每年都有19%的增長。”在戴殊榮看來,提供機上互聯網接入服務在商業航空運輸業已經是大勢所趨,隻不過不同的航空運輸業實體會依據自身情況和商業模式來把該項服務進行差異化定位。低成本航空可能會將其定義為重要的輔助收入工具,而全服務和傳統航空公司則更多地會將其視為一種必要的機上娛樂服務產品,當然也會根據成本等眾多因素考慮而直接或間接收取一定的費用。而對於公務機運營商來說,機內WIFI服務在不久的未來或許將是必備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