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之上的衝浪
創新
作者:伊西科
“我現在在海拔11000多米的高空感受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WIFI航班首航!”著名球星易建聯去年7月一條後綴為“來自國航機上網絡(海拔11458.50米高空)”的微博讓眾網友欽羨不已。繼國航北京飛往成都的WIFI體驗航班之後,海南航空也進行了機艙WIFI的飛行測試。
機上WIFI並非新鮮事,近幾年全球各大航空公司、通訊服務機構都在“試水”,中國國內航空公司測試還隻是機艙內局域網,國外一些航空公司通過地麵基站或者衛星嚐試了實時傳輸,但體驗過的乘客還是極少數,寬帶網速限製和成本都讓乘客大呼不過癮。
“要免費咖啡、舒適的座椅,還是高速的WIFI網絡?”在高檔餐廳、酒店這些都已經不是問題,但換到幾萬米的高空上,WIFI成了人們最為期待的服務。據2013年霍尼韋爾對美國、英國和新加坡的3000名乘客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近90%的調查對象願意為更快和更穩定的無線上網而放棄某項便利設施(比如飲料或者更舒適的座位)。這也讓霍尼韋爾對即將推出的GX Aviation空中網絡連接方案充滿信心,按照其預想,在今後20年,單是霍尼韋爾一家公司就能從機內WIFI獲利28億美元。
霍尼韋爾(Honeywell)航空航天集團前不久宣布與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將在國航旗下空客A330飛機上測試其GX Aviation空中網絡連接方案。國航也成為首家與霍尼韋爾GX Aviation空中網絡連接方案合作的航空公司,測試工作預計於2015年第二季度展開。
“GX Aviation技術和現有的WIFI技術最大的差別好比傳統電話撥號上網(模擬信號)與寬帶上網(數字信號)之間的差別。” 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亞太地區航空運輸副總裁戴殊榮(Brian Davis)對《環球企業家》解釋說。目前,霍尼韋爾和美國Gogo兩家公司正與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合作實現“首個全球天空快速寬帶”,即GX網。
目前的機上WIFI大多是基於ATG(地麵基站方式)的地空寬帶通訊方式,當飛機穿越陸地上空時,可以使用地麵的通訊塔傳輸互聯網信號;但在長途飛行期間,當飛越大片水域和極地區域時,因為信號沒有完全覆蓋,穩定的連接就成了問題。
基於衛星方式的地空通訊網則應運而生。霍尼韋爾的GX Aviation與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合作,2013年12月,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發射了將用於GX網的3顆衛星中的第一顆,國航將於2015年第二季度在其空客A330機群上率先試用該網絡。屆時GX Aviation將是首個真正實現覆蓋全球的高速空中無線網絡服務,可大幅提升商用飛機機艙上網速度和帶寬,空中網速預計可提高60%,最高數據傳輸率可達50Mbps。
“傳統的技術,乘客不可能完成一部電影的快速下載和即時觀看,但借助GX Aviation技術是可以實現的。”戴殊榮自信滿滿地表示,“我們對它的描述是,它將像你拿著智能手機、iPad坐在星巴克裏一樣。”
在飛機內布設WIFI,第一個吃螃蟹是波音。早在2004年,波音公司就研發出針對機上互聯網服務的Connexion係統,並與德國漢莎航空合作部署。但代價實在太過高昂,在一架飛機上配備Connexion係統僅技術花費就超過一百萬美元,波音投資共計則超過10億美元,但預期的市場增長並沒有實現,兩年之後波音關閉了其機上互聯網和移動網絡服務的接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