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學會溝通——讓孩子學會合作(1 / 3)

一、誠信為本——培養孩子講信用

與人合作,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要守信用。守信之人,別人就願意與他合作。父母要以身作則,言而有信,這樣才能讓孩子重信用,知道該怎麼做。

有一個美國孩子,他父親早逝。他父親去世時留下一堆債務。若按常規,欠債人已去,把他的商品拍賣分掉,債務差不多也就算了。但是這孩子拜訪債主,希望他們寬限自己,並保證父親留下的債務分文不少地還掉。後來這孩子果然曆20年之功,把父親留下的債務,連本帶息,分文不落地全還了。周圍的人都非常感動,知道他是一個可靠之人,也就都非常願意和他做生意。結果這孩子不但贏得了與別人的合作,也贏得了他人的尊敬。

與人合作,守信是第一大原則。守信,會使人對你產生敬意,也因此會使人願意公平地與你合作。和一個不守信用的人合作,考慮到有失信的危險,人們通常會把合作的費用提高,以防萬一。

要培養孩子守信的習慣

父母要使孩子認識到守信是優良品德,失信是不道德的行為。父母培養孩子守信的習慣可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要教育孩子對別人要講信用,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要兌現;如果經過再三努力仍沒有做到,應誠懇地說明原因,表示歉意。

●要衡量自己的信用能力。教育孩子在答應別人之前,要慎重考慮自己有沒有能力和把握做到,對不能做到的,就不要輕易答應;對比較有把握做到的,也應留有餘地,不要大包大攬。

●要教育孩子考慮是否應當答應。凡不應做的事就不要答應,讓孩子知道感情用事,講“義氣”同講信用不是一回事。守時和守信,在很多場合是互相聯係的,父母要善於把它們融會貫通,一起訓練、培養,使孩子有良好的守信習慣。

●父母自己要做守信之人。作為父母,如果對孩子守信用,孩子就會仿效。

●當孩子誠實守信用時,父母也要及時鼓勵孩子。

二、學會合作——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首先要給孩子一些思想準備,對家務勞動與家庭生活進行一些討論是必要的:關於孩子的年齡與做事的能力,關於大家生活在一起應相互幫助,關於每個人應負的責任,隨後便是列出家庭生活所包括的勞動項目等。這本身對孩子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使孩子知道維持一個家庭的正常生活需要花費多少勞動,因而體會到父母的辛苦。這樣的討論會在孩子們心中建立起家庭是一個生活團體的概念,每個人都要各司其職,相互幫助,才能生活圓滿。

運用結果法,使孩子體會到合作的必要性

到郊外野餐是美國孩子們十分喜歡的假日活動之一。勞動節的周末,威爾遜和埃迪的父母要帶他們去州裏的國家公園爬山然後野餐。

臨行的前一天,一家四口人商量了該如何進行準備:媽媽負責去超市買食品,爸爸準備烤肉的爐子,9歲的威爾遜提出負責所有餐具,11歲的埃迪負責準備調料。爸爸提醒他們是否列出一個單子,一則防止遺漏,再則若家裏不夠的物品,可及時去買。威爾遜很快就列出了單子,請爸爸過目,隨後便開始準備;而埃迪卻跑到外麵找鄰居的孩子玩。爸爸警告他帶齊調料,否則野餐不會好吃。埃迪一邊往外跑一邊說:“放心吧,我會帶好的,別擔心。”爸爸不大相信他會準備齊全,想自己來做,轉念一想應當給埃迪一個鍛煉機會,不要越俎代庖,於是便沒有再督促埃迪。而埃迪也很開心地玩到很晚才回來,到廚房裏忙了一會兒,搞出來一袋子瓶瓶罐罐,便上樓回房去睡了。

第二天一早出發,爸爸並沒有再檢查埃迪的準備工作,一家人高高興興上路了。走了兩個小時的山路,選好了野餐的地點,大家開始準備午餐。等肉烤熟後,每人倒了一杯飲料,整理好盤子,圍著野炊點的木製桌椅坐下,開始往烤肉上倒調料。“埃迪,烤肉汁在哪裏?”埃迪伸手到袋子裏去找,怎麼也找不到。“我記得從冰箱內拿出來的,怎麼會沒有?”“你有沒有列在單子上?”“我沒有列單子,我記得我把所有的調料都拿出來了。”埃迪又翻了一遍,大家都在那裏等著。埃迪最終沒有找到,不覺慚愧地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