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率先垂範。父母用自身的胸懷坦蕩、謙遜好學、嚴格自律、奮鬥不息的形象感染孩子。父母的示範和家庭良好的氛圍最有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父母要找出孩子的不足和差距。父母在肯定孩子成績的同時,還要指出他身上存在的問題,要讓孩子在事實麵前認識自己的不足,讓孩子進行反思,不斷找出自己的差距。讓孩子認識到:驕傲自滿是前進中的絆腳石,驕傲自滿就像有色眼鏡一樣,使他們看不到別人的閃光點,使自己自以為是,止步不前。隻有謙虛,不驕不躁,才能看到別人的長處,才能進步,才能合群,否則隻能是孤芳自賞。
●和老師密切配合,保持方法一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孩子創造改正錯誤的機會,要在生活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斷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糾正他們驕傲自滿的情緒,使孩子健康成長。
六、學會“慎獨”——培養孩子自律的性格
一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放縱而任性的人,是很難有什麼作為的。若任憑孩子完全依生理需要進行本能的活動,與小貓小狗還有什麼區別呢?然而你的孩子將要麵對的,是文明人類的現代法治社會。為了讓他們將來能順利並成功地融入社會,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自覺與自律精神。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們生活在一個法治時代。出門有交通規則,上學有課堂紀律,上班有作息製度,一切遊戲、比賽、競爭都有各自的規則。為了讓孩子走出家門時,不至於不知所措,父母應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有意識地給他講講各種規則,從遊戲規則、交通規則等孩子首先接觸到的規則講起,讓他們了解規則無所不在,知道怎樣遵守規則及違反規則有什麼後果。
自我克製是人的美德。一個孩子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不僅要有成功的事業、家庭、友誼,還要有許多優秀的品質,無論在智力上還是在情感上。孩子總是缺乏自製能力的,如果對他們不加約束,那麼後果將是可怕的——將成為自己感情衝動的從屬物。嚴格的自我控製應該從小就培養。對他們的道德訓練(包括思想品德的各個方麵)越好,他們的道德品質也就越高尚。這影響到他們今後意誌力的強弱。
家教有方的父母,對孩子的道德教育是極其完善的,滲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當中。這種培養和要求有助於訓練孩子健康地對待貪婪和享受的習慣。做一個自我約束能力強的人,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好處的。
培養孩子自律的性格,我們給父母的建議
●遵守生活規則。如為了讓孩子能夠較快適地應幼兒園和學校生活,為了讓他們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家庭生活中也應當立出一些規矩,讓孩子一開始就有所約束。例如用完東西要放回原處,玩完玩具要收拾好,做完作業要把書籍放整齊等等,這是使家庭環境整潔舒適、生活有條理而立下的規矩,全家人都要盡力遵守。還有如要進別人的房間先敲門,借用別人的東西要打招呼,別人為你做了事要道謝,不經允許不拆閱他人的信件,不亂翻他人的抽屜,無意中打攪了別人要說聲“對不起”等等。這些既是家庭裏人人應當遵守的規矩,也是文明人的行為規範。
●從小培養。習慣成自然,你就不會覺得有什麼麻煩與累贅。當然這裏的關鍵是大人要以身作則。若從小不加管束,養成懶散無羈的習性;長大要改則會十分困難。但看滿口國罵,隨地吐痰成為國人之痼疾,可見從小養成的習性有多麼頑固。所以說提高民族素質必須從幼兒開始,從自律著眼,從小處著手,以培養文明禮貌,尊重別人為基點。
●發自內心的自覺。自律是基於對法規有明確認識的一種自覺行為,一個高素質的文明人,自己的行為要自覺符合社會規範。這是貴在發自內心的自覺,而不是迫於外在的限製。有的父母常以“警察來了”嚇唬孩子,這是極不明智的做法。試想你的孩子,如若總是需要置於警察的威懾之下做人,該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角色與層次,難道那是你所期望於孩子的嗎?這裏不僅是一個認識與言教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身教。有些父母自己的行為,常常以不栽在警察手裏為幸事,沒有警察可以公然闖紅燈;攀折街頭花草,隻要別讓警察看見;損害公共財物,別讓警察罰款就行。如此等等,常把自己放在與警察周旋的位置。不難評判,這樣的父母將給孩子一種什麼印象與影響。
●要讓孩子遵守法規,自律自強必須從幼時開始。對孩子進行的品性教養,是塑造孩子靈魂的工程,為了孩子將來能適應高層次的社會規範,為了對得起孩子,父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養。
七、不輕言敗——培養孩子自信的個性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孩子具有信心,而且還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幼小的孩子,顯得特別柔弱,特別是當他麵對一個成年人的世界時,雖然他擁有未來,擁有將來的世界,但是現在他是弱小的,他的自信心也是特別弱小的。
童年時,自信像一棵幼苗,需要父母精心培養和嗬護。
小妹今年七歲了。她在家裏自然形成的習慣是,數學不懂問媽媽,作文修改找爸爸,打球、下棋找哥哥。家裏似乎每一個人都是小妹的老師,大家都可以做小妹的主。小妹隻有“聽話”的份,沒有發言的“權”。爸爸媽媽覺得這樣的環境,對小妹個性的獨立發展,以及樹立堅強的自信心都不利。
怎麼辦呢?小妹上學了,成了一名小學生。一年級開始學習漢語拚音,幾個月後,她就掌握了每個字母的發音以及全部拚音規則,並能正確拚寫了。媽媽終於找到了小妹的優勢。在一個全家人都高高興興聚在一起的日子,便鄭重其事地宣布,小妹是我們家裏漢語拚音的權威。因為家裏的大人都有南方口音,頑固不化,普通話讀音不準。哥哥在60年代上的小學,也沒有紮實學好漢語拚音。所以在我們家裏,誰遇到讀不準的音,拚不對的字,都要向小妹請教,她是我們全家學習漢語拚音的老師。小妹當然大為振奮,高興得手舞足蹈。於是媽媽又告訴她當老師責任可重,不可以隨便弄錯呀!小妹使勁地點頭。此後她學習就更加用心了,測驗幾乎都是滿分。無論班上同學還是家裏人,都經常向她請教。
一個七歲的孩子,在她能夠幫助大人時的那種自豪感,那種實實存在的自信,是任何誇獎、表揚所難以產生的。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我們給父母的建議
●要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要引導孩子尊重別人但不迷信別人,用科學的態度看待別人的成功與失敗,正確看待自己的進步,有成功的自信心。
●要正確對待孩子的缺點。當孩子有了錯誤時,不要用偏激的言辭去斥責,而要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指出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然後,幫助孩子改正錯誤。一生中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特別是人生觀和道德觀正在形成中的兒童,有缺點、錯誤的可能性最大。做父母的要充分理解他們,信任他們,引導他們正確對待錯誤。
●要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一切,切忌熱心包辦和冷淡蔑視。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隻要是有益的,父母應支持他們去做。孩子缺乏經驗和技術,有時失敗了,或者有什麼失誤,這是正常現象。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時,父母應多進行安慰和鼓勵,幫助他們找出原因,使他們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護。
●切忌對孩子說“你懂什麼”之類的話。這是許多父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殊不知,這是傷害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惡語”。每當孩子聽到它,自然會泛起難言的苦澀:父母都不信任我,我還有什麼前途?甚至會因此而自暴自棄,一蹶不振。
八、“我不怕”——培養孩子勇敢的精神
人的勇敢精神是靠從小培養、經常鍛煉逐步形成的。
在眾多的獨生子女中,多數孩子活潑好動,能言敢為。但也有為數不少的孩子膽小怕事,平時沉默寡言,不願跟大家一起玩,沒有同齡孩子那種愛動、貪玩、好奇的特點。他(她)們靦腆,說話聲音低微,主動要求少,不敢一個人外出等。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孩子膽小。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是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將軍、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和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美軍少有的五星上將之一。他功成名就後,曾動情地談及他的往事,說:我有個幸福的家,有令我驕傲的父母親,有回味無窮的童年。
由於麥克阿瑟的祖父被人稱為“阿瑟第一”,所以他的父親被人稱為阿瑟第二。阿瑟第二17歲參加美國南北戰爭,19歲升為美軍中最年輕的團長和上校,曾任侵菲美軍司令和軍事總督;麥克阿瑟的母親名叫平克尼,出身貴族,有良好的教養。她多才多藝,勤儉持家。
麥克阿瑟生在軍營,長在軍營,學在軍營,誌在軍營。在軍營中,由於父母通力教育培養,他創造了輝煌的軍旅生涯。
麥克阿瑟的父親生性勇敢、堅強、富有驚人的毅力。他也很希望兒子具有這種性格。在麥克阿瑟五六歲時,父親就教他騎馬和打槍,他的父親還曾經用了整整兩個晚上,親手製作了一把精美的木劍,把它作為聖誕禮物送給了他。許多年後,麥克阿瑟還就此對人說:“它使我興奮不已。揮舞著它,仿佛自己就已經成為一名騎士——勇往直前。”
然而,有一次卻異乎尋常:麥克阿瑟揮舞著那把木劍隨父親出外打獵,突然從樹林中竄出來一隻豹子,呼嘯著朝他奔來。他頓時驚慌失措,拚命跑到父親身後,緊緊地抱著父親的身體。同時,木劍也掉在了地上。父親鳴槍嚇跑那野獸後,生氣地對他說:“道格,要勇敢,要做個真正的男子漢!人如果總是這麼膽小,將來一旦發生戰爭,誰敢去殺敵報國呢!永遠不要忘記,你是軍人的兒子!”說罷,幫他撿起了木劍,重新交在他手中。
這件事對麥克阿瑟影響極大。從此,他一有機會便去鍛煉自己的膽量。一天傍晚,他和表弟在軍營旁的火車站附近玩耍,正要過鐵道時,一列火車突然停了下來。麥克阿瑟為顯示自己的勇敢,竟帶表弟鑽到火車下邊向對麵爬去。幾秒鍾過後,火車便一聲長鳴,轟隆轟隆地開動了。這情景正好被找他的母親看在眼裏,她當即嚇得昏倒在地。
麥克阿瑟的父親得知後,立刻將他叫來揍了一通。還告誡他:你這是魯莽,不是勇敢,魯莽和勇敢是兩碼事。接著,又給他講了個由於魯莽而導致犧牲的戰鬥故事。
時隔不久,麥克阿瑟隨父母去砍香蕉樹,不慎被鐮刀劃破了腳。他忍住疼,沒有告訴任何人。兩日後,傷口惡化,腐爛化膿。父母發現後,馬上給他敷藥治療。當時,是先用鹽水來清理傷口的,其滋味可想而知。但不滿八歲的他,卻始終咬著牙,沒叫一聲疼。父親又驚又喜,心想:“也許,他真能成為一個勇敢的軍人?”
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我們給父母的建議
不勇敢的孩子就會膽小。造成孩子膽小怯懦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主要是環境與教育的影響。比如,父母過度限製孩子的活動,不準孩子單獨外出,不讓孩子多接觸同齡夥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過分嬌寵孩子,事事包辦替代,使孩子喪失鍛煉的機會;或者父母過分嚴厲,孩子整日戰戰兢兢。那麼對膽小的孩子應該如何幫助教育呢?
●創造溫馨的家庭氣氛。創造一個溫馨祥和的家庭氣氛,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並讓孩子有充分發揮的餘地。
●端正父母教育態度。從思想上認識對孩子的溺愛、嬌寵,隻會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樹立起糾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認識到隻有教育得當,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發展。
●從日常小事做起。平時,處處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堅強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她)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包辦,而要讓他(她)自己想法解決。當然,開始時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導,使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處理各種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問不管使孩子手足無措,更加膽小。如孩子跌倒了,大人不要去扶,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孩子怕黑夜,如有條件,從小就讓他獨居一室。
●有意識地鍛煉孩子所懼怕的事務。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有意識地鍛煉孩子所懼怕的事物,如登高、下水遊泳、滑冰等;如果孩子怯生,就帶他多參加社交活動,多接觸陌生人。
●注意加強對孩子各種能力的培養。如運動能力、語言能力、交際能力、歌唱能力等等,隻有提高孩子多方麵的能力,才能使其產生信心和勇氣。
●經常給孩子一點挫折教育。鍛煉孩子不怕碰釘子,不怕困難,不怕失敗,敢於鬥爭,勇於拚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