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渴求賞識——學會讚美孩子
明理,是指孩子在做事情的失敗與成功的過程中明白道理,從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中體驗對與錯,從各式各樣的體驗中,明白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什麼是對的,做什麼是錯的,從而一步步明白做事做人的道理。
在現實生活中,成年人往往是給孩子講做事做人的道理,忽略了讓孩子去親身做,更忽視對孩子做事情的具體指導。以至於出現這樣的情況,父母滔滔不絕,孩子置若罔聞。我們常說: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言傳身教”,現在,從孩子接受教育的角度來看,我們強調的是:“聽進身做”,在做中明理。
例如:有個父親說他的孩子做事不認真,常常丟三落四,已經批評很多次,還是沒有效果。我們建議這位父親要給予孩子積極的約束,也就是在孩子做事情時提出明確的具體的要求,同時讓孩子把這些要求聽進去,知道這些要求是什麼,然後按照要求去做,在做的過程中要求孩子:“不做則已,做就做完美。”如果孩子做得很好,父母要及時給予肯定,如果做得不符合要求,必須重新做,直到符合要求。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孩子體會到:我按照要求努力去做,我能做得很好,從中體會到怎樣做是“認真”,從體會到什麼是“認真”中使孩子出現“我行,再來一次”的需要和要求,父母要及時地捕捉到孩子的需要和要求,鼓勵、肯定孩子:“你真行,再來一次!”從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有人說天才都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但是如果外在的不利因素過於強大,也會把孩子壓垮。在孩子的幼年時期,應該讓孩子體驗到成功和幸福的感覺,如果他能夠在做一件事情中得到好的感覺,比如得到爸爸媽媽或老師等人的表揚,或者其他的現實的鼓勵和獎賞,他就會樂此不疲。
許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事情,那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切實地把自己的話送進孩子的心中。
讓孩子快樂,鼓勵孩子。千方百計甚至無中生有的表揚孩子,給他一種好的感覺,他就會往你要求的道路上走。要對孩子有信心,不要隻看到眼前,對一棵幼芽的讚美會讓你獲得累累碩果。
如今,在南京的聾童學校裏,每個老師都學會了對孩子豎大拇指。兩三歲的孩子學會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豎大拇指,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愛。每位老師,給學生批作業的時候,總要畫個神采飛揚的大拇指,賜予孩子力量。
學會讚美孩子,我們給父母的建議
●表揚要具體。表揚的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書後,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這時父母隻是說:“你今天表現得不錯。”表揚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麼。你不妨說:“你自己把書收拾這麼整齊,我真高興!”一些泛泛的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真棒”,雖然暫時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裏,為什麼受表揚,且容易養成驕傲、聽不得半點批評的壞習慣。
●表揚要及時。對應表揚的行為,父母要及時表揚。否則,孩子會弄不清楚為什麼受到了表揚,因而對這個表揚不會有什麼印象,更提不到強化好的行為了。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係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經常對孩子說“你真行!”“你真棒!”經常鼓勵孩子。這樣可以使孩子增加信心,知道自己的進步。父母不要吝嗇讚美之詞。當孩子取得進步時,父母要表示真誠的祝賀。有時不一定非用語言不可,有時父母的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喜悅的眼神就夠了。
●表揚要有針對性。有些父母和教師常對孩子許願:“你做了這件事我就表揚你。”“你考試達到90分我就獎勵你。”這容易使孩子為表揚獎勵才做某件事,哪怕這件事是他應該做的,沒有表揚獎勵他就不做,這將有悖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
●表揚要注意個性。對性格內向、個性懦弱、能力較差的孩子就要多肯定他們的成績,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反之,對虛榮心理強、態度傲慢的孩子則要有節製地運用表揚,否則將會助長他們的不良性格,影響他們的進步。
●表揚要適度。過分的表揚易使孩子驕傲自滿;過少的表揚也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兒童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愛撫。有一個小男孩不管有沒有病都向媽媽要藥吃,原來這位媽媽平時不經常表揚孩子,隻有當孩子有病吃藥時才說上一句“能幹”,致使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隻有吃了藥才算能幹,所以他經常以吃藥來換取表揚,求得心理上的滿足。這不能不說是這個父母在育兒中的一個失誤。
●表揚不僅要看結果,還要看見過程。孩子常“好心”辦“壞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幹”,吃完飯後,自己去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批評,孩子也許就不敢嚐試自己做事了。如果父母冷靜下來說:“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廚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鬆了,不僅喜歡自己的事自己做,還會非常樂意幫你去幹其他家務。因此隻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揚,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告訴他如何改進,這樣會收到較好的效果。表揚最好在良好行為之後進行,而不是事先許諾,從而增強兒童良好行為發生的自覺性。
●適當表揚的方式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表揚、鼓勵的方式有很多,如:購買圖書、玩具、衣服、糖果、飲料等物質獎勵;點頭、微笑、摟抱、豎大拇指等動作、表情獎勵;恰如其分的語言表揚;做遊戲、逛公園、講故事等活動性獎勵。所有這些父母都可以有選擇地加以運用。
首先不同年齡的孩子對表揚反應不同,年齡小的孩子,父母的摟抱、親吻、撫慰等動作,講故事、做遊戲等簡單的活動,漂亮玩具、好吃東西等物質獎勵會收到好的效果。而對年齡大的孩子這一套很可能行不通,這時你采用豎大拇指、拍拍孩子的肩膀、微笑等動作,恰當的語言,喜愛的圖書等方式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哪種方式最恰當且最適合你的孩子,就靠你去用心選擇了。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在父母適當的表揚聲中學會自信、進取、探索和自我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