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小寶貝,7歲了,特別任性。有一次,有個親戚家辦喜事,按規矩,一家隻派一個大人去,但這個孩子爭著鬧著要跟去。怎麼辦?要躲,躲不了,幹脆拒絕,孩子哭鬧,讓人聽得心痛。心想,有孩子,也可以增添喜氣。於是想了個辦法,就跟孩子緩緩又認真地講:“你去是不合規矩的,但是你如果能表演節目,你去了,人家就不僅不會怪你不乖,還會喜歡你。”孩子開始不肯表演,隻是要去,不分理由。“不行,那樣太丟臉了,要去你一人去。”媽媽說得很堅決,一點也不含糊。最後商量著就朗誦古詩詞,就這樣,孩子趕快拿著書溫習一遍。
4. 不要吝嗇表揚
當孩子接受父母對他需要的延遲滿足時,父母一定要及時表揚他,以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再次出現。如孩子通過幫助父母拖地、洗碗而獲得自己心儀的玩具時,父母可以表揚孩子是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當孩子排隊輪流和別的小朋友玩玩具時,父母可以表揚孩子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或獎勵孩子一根棒棒糖等。通過表揚,使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精神上會感到滿足。
(三)培養理想力
1978年,世界上最偉大的雕塑家之一亨利—摩爾接受訪問:“作為一個80歲的老人,想必您已經知曉生命的秘密,能不能告訴我們那是什麼?”這位作品中充滿人文主義精神的老人停頓片刻,微笑著說:“生命的秘密就在於,在年輕的時候就確認自己必須完成的一個任務,一個在你有生之年需要用全部時間和全身心去完成的任務,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必須是一個你能夠實現的任務。”
為什麼要培養理想,因為理想裏才有人生的意義。
沒有理想就沒有奮鬥目標,每天得過且過,如行屍走肉。
在《誡外生書》中,諸葛亮把立誌看作成才三要素(德、學、才)的基礎和關鍵,他主張立誌必須高遠,才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達到最終的成功。他寫道:“夫誌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幾之誌,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谘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如果誌向不高遠、堅定,則會出現相反的後果:“若誌一消費品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四)培養愛國力
講到愛國,就有人認為太拔高了。其實愛國是基本的品質。愛國有利於抵製低俗,促使人更加正派,為人處世更加大方,事業上更有意誌,生活態度更加堅韌樂觀。
日本很早就創立了“國民皆學”製度——即全國統一義務教育製,這是日本教育史的一大轉折。這既是一種愛國行為,更是一種激發國民成長的措施,他認為愛國與個人成長是統一的。他們認為:“教育是人生成功的關鍵。教育與衣食同等重要。隻有通過教育,確立性格、思想力與力量,人才能在世界上發現自己的道路,賢明地活用財富,成功地從事自己的工作,達到自己的人生目的,國民有義務盡一切力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接受教育,否則就是沒有履行自己作為國民的義務。”日本人的忠實與堅強,造就了日本高度發達的經濟和文化。2002年韓日世界杯,數萬人的體育場,終場散去竟無一片垃圾,一個美國記者驚呼“可怕的民族。”日本人之所以那麼執著堅韌,與國民教育不無關係。日本用國家意識統帥國民精神,協調國民意誌,部署國民行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愛國從來就是最能激發人成長的情感因素。那些富有愛國心的人,往往工作更投入,心地更純真,遇到困難更有意誌力。
楊振寧所以能成功,與他家庭的愛國教育分不開。強烈的民族意識緣於父母對他進行的傳統文化的教育,一點一滴的滲透,以及父親的言傳身教。早在廈門居住時,楊武之就教兒子讀唐詩,教中國曆史朝代更替的順序:“夏商周……”,天幹、地支順序:“甲乙丙丁……”“子醜寅卯……”甚至於八卦……在清華園裏,楊武之對楊振寧進行一次正規的教育——讀古書、受古訓。楊振寧12歲時,楊武之請專人教兒子談《孟子》,還講了許多上古曆史知識,所以,在中學時代,楊振寧又像兒時背誦《龍文鞭影》一般背誦《孟子》全文。讀古書、受古訓,這既是智力教育,也是愛國情感教育,在孩子的血脈裏灌注著中華文化的基因,是最好的情感教育。
同時父親楊武之身體力行。楊武之留學歸來之後,先後執教於廈大、清華、西南聯大等高等學府。他為人師表、工作認真,熱愛著水深火熱的祖國的教育事業。楊振寧是第一個回祖國訪問的外籍科學家,之後,他幾乎年年回國,給祖國科學事業出謀劃策,他說他是祖國忠實的兒子。楊振寧常談起中國的傳統本土文化和生活,深為父親敬業愛國的精神所感。他深知,父親對他加入美國籍深為不滿,在1983年作了這樣的記述:“……我父親在1973年故去前一直在北京和上海當數學教授。他曾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遊曆甚廣。但我知道,直到臨終前,對於我的放棄故國,他在心底裏的一角始終沒有寬恕過我……”
周恩來中學時代就發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一生為之奮鬥,其人品也在這奮鬥中不斷得到曆練,是愛國激情激發了他的才智,是愛國激情造就了他非凡的人格。
愛國教育可以開闊人的胸懷。愛國教育,使人崇高、向上,遠離低俗、頹廢。
(五)培養情感力
強烈的情感力會使人工作更高效,事業更成功,社會更和諧,人生更幸福。
在過去,有許多專家把教養嬰兒的重點放在認知能力的發展上。而現在新的育兒觀念卻與傳統的刺激幼兒智力發育的觀念相對立,專家建議父母應該將焦點放在建立孩子的感情能力上。現在的問題變成,不是“要選擇哪些玩具或書籍讓我的孩子變得聰明一點”,而是“我該如何和孩子互動,以激發他對所處世界的熱情與好奇”。
帶著感情去認識世界顯然更有效果。當我們在閱讀各類育兒專家的育兒指南時,心中記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感情能力的發展。”寶寶所潛藏的各種能力就像一支優秀的棒球隊,而這支球隊的教練就是寶寶的“感情”。因為感情能力會告訴孩子他想做什麼——移動他的手臂、發出聲音、微笑或皺眉,看看整個心智團隊如何一起運作。所有對世界的探索,包括認知能力的發展,都需要寶寶的感情認同,主觀想去探索,才會指揮大腦去積極探索。
我們經常說,喜歡活潑可愛的孩子。活潑就是可愛,活潑其實就有情感因素。
(六)培養孝敬力
一個有孝心、尊長輩的孩子會更嚴格地要求自己,努力進步,讓父母、長輩少操心,也給家庭帶來更多的溫馨與幸福。可以說,孩子一切優秀品質都源於孝敬父母的高尚道德。在家孝敬父母,就會尊重所有長輩,就會很講禮貌,懂得體貼他人,懂得為他人著想;到了社會,就會遵紀守法。到了學校,就會遵守校規,關心同學,尊敬師長,維護集體利益。
尤其是能克服任性。任性表現為高度的以自我為中心,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聽勸告。即使明知道是自己不對,還是很任性地堅持,沒有得到滿足就大哭大鬧,甚至躺在地上哭叫著打滾。在這種情況下,多數家長總是無奈地順從,以此來維護自己在公眾場合的尊嚴,而孩子卻從中獲得了以哭鬧來“要挾”成人就能夠“勝利”的經驗。
孝敬,正好是“任性”的克星。孝敬是講究以大人為中心的,處處為他人著想。能夠孝敬父母的人,怎麼會任性?
(七)培養交往力
寧寧的媽媽正在跟親戚閑談,7歲的寧寧走過來拉她的胳膊,他要喝蘋果汁,而且是馬上。寧寧媽說:“乖寶貝,稍等一會兒,我就給你去拿。”然後又回過身說起話來。寧寧突然大叫道:“媽媽,你給我閉嘴!”
兒子這樣的對待,使母親感到羞辱,但是使她真正感到悲傷的是,寧寧這樣對她不是一次兩次了。“寧寧在家裏經常用這種粗魯的態度說話,他會對我說‘你不是我的老板’。而平時我不甚注意,這次我之所以注意到他的態度,是因為他是當著客人的麵這麼說的。”
這個故事讓人看了痛心,但是責任其實都在父母身上。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善於與人相處和交往的好孩子呢?為此:
1. 懂得禮節,學會招呼人,體諒人,關心人
來了客人,知道招呼客人。這是最簡單的事情,但成了最複雜的事情。招呼人是愛心的開始,是文明的標誌。幼兒時期要注意培養孩子懂得禮節,以後要培養就難了。
禮節的最大特點是講規矩。定規矩容易,怎樣讓孩子執行難?切記要尊重孩子。一般要注意維護孩子的自尊,不能在客人麵前責怪孩子。有位奶奶想出了這樣的辦法,跟老師提建議,在班上搞一次招待客人的遊戲,讓同學們扮演其中的各種角色。孩子放學回家,奶奶問,今天學校幹什麼了?孫子把表演的事說了,奶奶趁機引導孩子,並定下規矩:
①早晚要向父母、老人問好。出去玩和回家都要告訴父母。
②對父母、長輩說話要恭敬,不惹父母、長輩生氣;在父母需要幫助時能自覺主動幫助。
③有好吃的,先請父母、長輩和客人吃;有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要學會體諒長輩;吃飯時不搶食、不挑食,咀嚼時不要出聲。
④大人問話時,要認真聽,並有禮貌地回答;接打電話,要用禮貌語。
⑤家中來客時,要熱情接待,有禮貌地稱呼。家長同客人談話時,不打擾不插嘴。
⑥不隨便向客人要東西,別人給的東西必須得到家長同意才能收下,並要致謝。
⑦求人家幫助時,要用商量的口吻說“請”,事後,要向人家道謝。
⑧打噴嚏時,要用手絹或用手捂住嘴鼻,向下或朝外,而不要向著別人。
⑨在別人家做客,不亂翻人家的桌子抽屜、書籍玩具,不隨便吃人家的東西,如果主人讓吃,要學會謙讓。
⑩學會關心人,善於發現並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有了規矩,要注意,家長首先要履行,先要用規矩約束自己,教育自己,不能隻要求孩子做到。
2. 家長要學會傾聽
當孩子說話的時候,放下手中在做的事情,集中注意力,聽他要告訴你些什麼。這樣,孩子才會覺得你真的珍惜他的意見。
3. 家長要用真心傳遞尊重,而不僅僅口頭說教
是不是說了謝謝,才有餅幹吃?是不是要說對不起,才可以看卡通?是不是要喊伯伯好,才有大人的好臉色?有些父母親可能會疑惑,這樣會不會讓孩子學得很“勢利”,為了得到這些獎賞,才做這些“有禮貌”的行為?禮儀行為本來就是應該的、發自內心的,如果用一般教養的賞罰方式教小孩,是否會讓孩子覺得這些表現是為了換取某些利益?要處理好這些問題,關鍵是家長要用真心教育,然後孩子學會用真心體會生活。
4. 家長要向孩子講關愛和珍重他人的理由
你越是向孩子表示愛他,孩子就越會珍重和關愛自己。因此,經常告訴孩子你愛他,但是也要告訴他,你愛他哪些方麵,“我愛你,因為你很善良。”“我愛你,因為你很有禮貌。”千萬別以為孩子知道你心中對他的感情就不說,記住一定要告訴他。這樣讓孩子培養陽光心態,有利於孩子禮貌交往。同時家長要多講清楚關愛他人的理由,讓孩子明白道理,就算當時不懂,也要講。
5. 當孩子有不禮貌的行為時,家長及時地製止他
當孩子的行為不正確時,要及時地製止他。如果教育還不能讓他改正不好的行為,尤其是當他的行為確實已經有害或危險時,更有必要采取措施。孩子有時會用語言或動作對其他人造成攻擊或傷害,此時強力的阻止和懲罰是必要的。隻要你保持認真的態度,即使隻使個眼色、做個手勢,都會讓孩子清楚知道,事情不對了。可以將他帶離現場,然後陪他好好想一想,比讓他一個人麵壁思過尋求正麵意義,並且記得與他講清楚說明白,究竟為何不好。
但是很多家長之所以教育不好孩子,根源是家長自身素質習慣還沒有達到較好的狀態。長期養成的壞習慣,自己並不知曉,也難以改變。所以道德教育的質量,往往是家長的素質決定的。
“故事欣賞”
慈母科學教養 新苗茁壯成長
淮北市礦務局中學初中一年級的史丹丹同學是一棵文學新苗。她今年12歲,從6歲開始發表文章,已先後在國家級,省、市級報刊上發表一百多篇作品,近十萬字,小丹丹不隻是一位小秀才,而是一位品學兼優極富愛心、責任心、獨立能力很強的可愛的小姑娘。她從4歲開始就參加全國和省市級舉辦的一些競賽活動,並多次獲獎,曾被全國婦聯、計生委等四個部門評為“二十一世紀之星”被全國少工委評為“手拉手好少年”。她的文章被編進《全國小學生優秀作文選》。這位德才兼備好少年的成長,傾注了她慈祥的母親——淮北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司廣群的大量心血。今年“六一”兒童節,司廣群同誌被評為安徽省十佳優秀家長,被邀請來合肥向廣大家長介紹她科學教養女兒的做法和經驗。
當女兒出生後,夫婦倆定了不求成龍成鳳,但求為國有用的教育原則。
司廣群觀察研究了周圍眾多獨生子女的家教狀況,她覺得要將女兒培養成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必須把教女做一個愛心、責任心,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放在家庭教育的首要位置。
當女兒8個半月斷奶,媽媽給她喂飯時,女兒是搶媽媽的勺子要自己吃。於是司廣群與女兒各持一把勺子,她一邊耐心地向女兒示範怎樣把飯菜送到嘴,一邊鼓勵女兒自己用勺吃飯。這樣做當然比大人直接喂孩子吃飯要費時費力得多。一開始,丹丹一餐飯吃下來,常常把飯菜弄得滿身滿地都有,但為了滿足女兒自己動手的樂趣,讓女兒從小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幹的好習慣,媽媽不怕麻煩。訓練周歲內的女兒自己大小便亦很讓媽媽費力。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耐心的訓練,一周歲多一點的丹丹基本上會自己吃飯,解大小便了。到8歲時,丹丹不僅會自己梳頭流臉,整理房間,連早餐也能自己做。第一次參加小記者夏令營那年,丹丹才9歲,她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意識遠遠超過了同營的大哥哥、大姐姐們。
司廣群數年如一日孝敬公婆,助人為樂傳為佳話,被淮北市評為《十佳文明新風戶》。在媽媽的影響教育下,丹丹從小就知道關心、照顧別人。1989年,他們全家到蘇北老家探望丹丹的太祖母。一天,全家十幾口人坐在一起嗑瓜子。一歲多的小丹丹觀察到全家唯有80多歲的太祖母沒嗑瓜子。丹丹立即抓了一把瓜子送給老人嗑,老人講自己沒牙,嗑不動。懂事的丹丹立即用手剝,用牙咬將自己的剝的瓜子仁送到太祖母的嘴裏。為了嘉獎女兒的行動,媽媽將女兒抱到懷裏,親了又親。炎熱的夏天,一般的孩子外出時總要買冰棒、飲料解渴,可丹丹外出總不忘帶上涼開水,她要省下零花錢幫助班上家庭有困難,而本人又生病的同學。在學校開展的“手拉手”活動中,丹丹與兩位家庭特別困難的小哥倆結對資助已堅持了多年。她用自己的壓歲錢和數額不菲的稿費為小哥倆購買學習用品、衣服等,有時家裏有點什麼好吃的,她也總是想著小哥倆。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丹丹學會了理解、寬容並養成了克己待人的高尚品德,同時也培養了自己做好每一件事的高度責任感。
一位名人說過:“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格的偉大。”當女兒在寫作上嶄露頭角時,媽媽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女兒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堅定做一名紅色接班人的信念。媽媽很注重對女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女兒關心國家大事,鼓勵女兒參加各種社會實踐,讓女兒多到革命老區去接受愛國主義的教育,在現實生活中去磨煉身誌,增長才幹。丹丹十歲那年暑假,媽媽讓丹丹以小記者的身份到淮北武警支隊一中隊體驗軍營生活。三伏天,氣溫高達三十七八度。小丹丹不但與戰士們一樣吃住在軍營裏,還和戰士們一道參加5公裏越野跑。兩周下來,小姑娘變得又黑又瘦,可她的意誌更堅強了。每年暑假,丹丹都要參加小記者夏令營。
司廣群懂得拓寬孩子視野的有效方法就是帶孩子走出去。199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這年一放暑假,爸爸媽媽就帶丹丹到鐵道遊擊隊的故鄉微山湖去參觀,丹丹采訪了當年鐵道遊擊隊的老戰士。回來後,發表了《我見到了鐵道遊擊隊隊員》和《小坡》兩篇文章。
1997年是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60周年,媽媽為兒女借來了《紅軍長征的故事》等有關書籍,還鼓勵女兒參加市裏舉辦的“紀念長征勝利60周年”大型演講比賽活動。在香港回歸祖國的大喜日子裏,母女倆一起關注媒體對香港曆史的回顧和回歸盛況的報導。在媽媽的引導下,丹丹還寫文章慶賀香港回歸祖國。這年暑假,丹丹自己又隨小記者團到軍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及井岡山去采訪,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通過一係列的活動。小丹丹進一步堅定了要做一名紅色接班人,做一名對國家有用的人信念。
——中小學教育網
感動河南十佳母親安克慧的《好夫妻守則》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珍惜情緣終生計,夫妻守則訂條款:
1. 互相尊重講平等,信任寬容要忠誠;知冷知熱多體貼,互幫互助少紛爭。
2. 說話勿要高聲嚷,大事小事好商量;家裏也要講禮儀,舉案齊眉效孟光。
3. 若在外邊受了氣,莫把冷臉帶家裏。有難兩人分肩擔,有苦夫妻一起吃。
4. 家務活,有分工,男做重,女做輕,一日三餐妻主灶,米麵煤球夫倒騰。家裏衛生都有責,美化淨化潤心靈。
5. 雙方二老大不易,孝敬老人放第一。長子長女責任重,團結姊妹和妯娌,利益麵前莫伸手,吃虧填憨不委屈。
6. 萬一舌頭和牙碰,咽口唾沫求冷靜。打盆說盆莫言罐,借題發揮理不容。陣雨過後別連陰,相對一笑天就晴。
7. 不良嗜好莫沾染,禁賭禁醉禁抽煙,兒童不宜話莫講,莫論他人長與短。
8. 今生未圓大學夢,終身學習莫放鬆。成人高招一塊考,豁上十年拿文憑。(注:1979年,我倆一同畢業於濮陽市教育學院政治係)
9. 兒女是咱兩塊寶,聰慧玲瓏天資高。為人父母盡其責,言傳身教樹師表。“五講四美”見行動,帶兒攀登不辭勞。將相無種誌高遠,打造雙星照九霄。
10. 人生路上風雨稠,夫妻相伴手攜手。夫妻條款夫妻訂,違者是條癩皮狗。監督委托兒與女,處罰刮鼻、連斥三聲:羞,羞,羞!
——濮陽市青少兒健康成長指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