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如何解決矛盾(3 / 3)

一會兒,女兒想上廁所,我就把她抱到小馬桶上,並讓她自己穿褲子。結果,奶奶又跑過來幫她穿。這時,爺爺說:“老是把她弄哭,她怎麼可能不生病?”我知道,爺爺這話是衝著我來的。

一股無名之火一下竄上來,我記得昨天奶奶也說過類似的話。我馬上大聲說:“你們不要再這麼寵她了,這哪裏是愛她,這是在害她。”覺得還沒解氣,我又繼續說:“每次孩子生病後,脾氣就變得很壞,為什麼?就是你們寵的。”

話到氣頭處,我一時新賬舊賬一起算。我說,你們別再給孩子吃零食了,要告訴孩子,這是垃圾食品,吃不得。以前,他們總是對孩子說是我不給她吃,現在弄得她老是說媽媽上班去了,就可以吃零食。

發泄完,我回自己臥室呆著。我又衝老公發了一通火。老公開始還主動勸說他父母,不要太慣孩子,可他經常言行不一致。說了他父母幾次後,見沒效果,他就不肯說了,反而要我去勸說。老公覺得,由我這個媳婦去說,效果會好點。我試著勸說了幾次,根本不起作用。

我又有點失落,這次終於發火了。

爺爺奶奶的觀點隻有一個:就是不能把孩子弄哭了。他們說,孩子就一個,就是要無條件地寵。

這怎麼行呢?哎,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之間要打多長的持久戰啊!

晚輩與長輩之間的溝通很難。爺爺奶奶寵愛孫輩,這幾乎是所有家庭的共同特點。老人有時間把精力放到孫輩身上,對孩子更加有耐心,更能“容忍”和“看得慣”。但是好事中也有不足,就是爺爺奶奶很容易過多慈愛,導致孩子缺乏獨立能力,甚至使孩子變得任性自私懶惰。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兩代人要多溝通。

要調和矛盾,一般來講,在婆家,做兒子的要先行,承擔主要的調解責任,到了外婆家,做女兒的要先行,承擔主要的調解責任。

以婆媳之間的矛盾處理為例。

婆媳要相處好,有一個逐步了解、相互適應、達成共識的過程。如果適應不良,彼此不能接納,便會關係緊張,矛盾叢生。

在此,最重要的人,就是第二代——身兼做兒子和丈夫兩種角色的人。在婆媳關係中,兒子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兒子的這種中介作用如果發揮得好,則可以加強婆媳之間的情感聯係,反之,則容易成為矛盾的焦點,出現“兩麵受敵”的困境。因此這個做兒子和丈夫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己所能把兩頭都擺平,盡力做好調和工作,而不是在爭吵中推脫和逃跑。

首先要調解好婆媳關係,這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使婆媳之間的友好納入到小夫妻友好的關係中來,形成教育孩子的統一戰線。讓母親和妻子雙方盡可能發現彼此身上的長處,在有些時候不妨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多和母親說老婆的好處,給母親買的東西都說是老婆給買的;多和妻子說母親的好處,給妻子買的東西可以酌情說成母親給買的。

發生家庭矛盾了,如果兒子對母親有不滿之處,決不要跟妻子說;如果對妻子有不滿之處,決不要跟母親說。如果母親對你說妻子的不是,一定要盡力為她辯解,切忌順著話頭往下說,完了向妻子去問清楚;反之亦然。並且找準時機,經常能分別找母親和妻子溝通,避免三人對峙的那種情形出現,在母親不在的時候對妻子親熱一點,殷勤一些;在妻子不在的時候,對母親關心一些,體貼一些。告訴母親與妻子,她們是他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女人,舍棄哪一個,他的生命都不完整。

其次就是盡可能給她們創造麵對同一利益的局麵,因為隻有麵對同一利益時,婆媳才難得一條心。比如現在的共同利益就是如何讓寶寶健康成長,這樣你母親會對你妻子好一點,畢竟作了母親的女人是最溫柔的,而你的母親也會看在下一代麵子上,對你的妻子好一些。男人要把母親和妻子可能發生的矛盾盡可能地化解在自己身上。有一點就是男人們永遠要記住:一等男人調和,二等男人逃避,三等男人受氣,四等男人加入戰隊。隻有在婆媳關係中成為一個一等男人,才能還家庭一個安寧祥和,美滿幸福。

現在以農村來城市帶孫輩的現象很普遍,為此兒子兒媳一要發揮婆婆的長處,二要教婆婆改掉以前不好的習慣,三要教婆婆放寬心,盡快適應城市生活和新的家庭生活,四要共同討論對孩子的教育話題,統一認識。

對媳婦來講呢,要學會主動協調。心理上要理解寬容老人,哪個老人不希望兒子兒媳和孫子好呢?最大的不同無非就是帶孩子的方法不一樣。認識上的分歧要降低到最低點,或者說,要常以善良心對待老人。更何況,老人應該受到晚輩的尊重,老人上了年紀,有些習慣不一定要認同,但一定要理解。在理解中更正老人教育孫輩的不當。

“故事欣賞”

第一次見家婆時,那時我和老公隻是同事,因有公事要辦,便陪著婆婆走了一段,天氣很熱,頭頂的太陽曬得我全身冒油,看著身旁依然非常精神的婆婆,不由地暗自佩服。得知我有了身孕後,公婆便從新疆來照顧我,整個懷孕期,我被養得白白胖胖的。

過完年,老公把我和寶寶接回家。家裏收拾得幹幹淨淨,寶寶的所有衣物鋪蓋全部洗過曬過,婆婆還特意在我房間裏插上了我喜歡的鮮花。看到一屋子的溫馨,非常開心。

婆婆有三個孩子,但因為年輕時工作非常忙,她的三個孩子都沒有親自帶過。現在看到這個小東西,因不知道如何折騰,壓力可大了。有時,婆婆因為累也會發一些牢騷,哪怕我再煩,我也不會和她頂嘴,一般我和婆婆的相處之道是:真心表示感謝,帶孩子真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現在的我,情願上班。所以,我下班後,逢到婆婆抱怨太累的時候,我都會關心地詢問一下,有時幫忙敲敲背什麼的,或者對寶寶說“寶寶,你今天是不是不乖了,看把奶奶累的”。一般情況,婆婆都會善意地笑笑,不說了。

婆婆有時的話說得比較重,逢到這種情況,要麼找個話題岔開,要麼幹脆發揚沉默是金的風格,低頭做自己的事情,不管指責是對是錯,全部接受。等風波過後,婆婆也意識到話太重了,我也就嘿嘿一笑置之。

如果婆婆真的生氣了,她會把家裏的東西碰得“咣咣”響,一見苗頭,我會三十六計,走為上,趕緊抱著寶寶溜進自己的房間。估摸著風波快平息了,就抱著寶寶出來,一臉笑容地對寶寶說:“寶寶,奶奶在哪裏呀?”寶寶和奶奶的感情很好,一聽這話,就立刻伸出雙手向奶奶撲過去要抱,於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當然,這些都是矛盾發生後的一些相處方法,最好的化解方法當然是盡可能地避免矛盾發生。所以,隻要我在家,我都會盡力做一些事情。平時,也經常關心婆婆的生活起居,變天了,讓婆婆多穿件衣服,婆婆缺點什麼,不等吩咐就幫她買回來,等等。

人和人相處是互動的,你有付出,你就有收獲。同在一個屋簷下,低頭不見抬頭見,一家人不會有什麼大的矛盾,遇到糾紛,盡可能地進行溝通,避免升級,我想,多數都可以相安無事的。所以,婆婆對我的評價是:小諸的脾氣是家中最好的。嗬嗬。

婆媳若要相處得好,必須先調整自我的心態。女人大多心思縝密,對於很多細微的事情都有敏銳的洞察力。如果把這種細致放在對對方的關心上,多陪對方聊聊天,買點小禮物,讓對方知道是你把她放在心上的;在矛盾發生時,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怨恨,學會了原諒對方,學會解脫自己,彼此多一些理解、依賴和尊重。女人們經常會被一些細致的情感和舉動所感動,婆婆媳婦們不妨多從細微之處著手,相信生活中將會不斷地有溫馨畫麵上演。

——《麻辣社區網》

又一個媳婦的美麗故事:

一切真的可以從頭來過

……小寶出世,我們的關係可以說還是基本融洽的。但小寶出生之後,那實在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那段時間我正準備利用產假的休息時間準備考研,所以小寶一出了滿月,我就開始緊張地複習,而照顧小寶的工作也就全部落在了婆婆和公公的身上。中國有句俗語“姑子多是非多”,我想這話還是有點道理的。小寶剛滿月,小寶爸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小姑就開始發難了。一來,她覺得自己的媽媽帶孩子很辛苦,看到我每天專注於學習,心裏自然很不高興;二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姑自己的孩子當時已經滿了三歲,以前在婆婆家一直都是特保兒、唯一的小輩,所以備受寵愛,但現在小寶出來了,婆婆一家人所有的注意力和關愛全都轉移到小寶的身上,對此小姑每次回娘家總是一肚子的氣,所以,每次當她回來,我就難免會聽到她許多指桑罵槐的話。

最後我與小姑之間的戰爭爆發了。而婆婆卻在一旁說她並沒有看到。

那天我徹底地傷了心。我不再像從前那樣一味退讓、容忍,我離開了那裏,離開了我們的家,離開了小寶爸,一走就是一年多。這一年多我從沒回過婆婆家,因為學習和工作緊張的關係,小寶留在了那裏,每到周末由小寶爸送到我這裏來。

三個月前,小寶突然病倒了,而且來勢凶猛。在醫院我和婆婆又見麵了,最初我的感覺是淡然,但小寶生病的事實讓我們大家開始重新反省這一年多來出現的問題。大概婆婆開始覺得不該因為她的原因而毀了我們一家的幸福,她對我的態度有了明顯的改變,最後她向我委婉地道了歉。對於一向要強,在別人麵前從不肯低頭的婆婆來說,我想,能做到這一點,應該算是很不容易的。

而我,也開始重新思考這一切。我發現在過去的一年多裏,我一直讓自己生活在怨恨裏,卻忽略了很多應該感激的地方。我想起了在懷孕的時候,婆婆從不讓我提一點重物、幹一點家務活,連我和小寶爸的衣服都由她負責清洗;在小寶出生之後,為了不打擾我學習,婆婆承擔了帶孩子的所有任務,在小寶滿兩個月之前特別的吵人,尤其是晚上,幾乎全都是由公公婆婆抱在手上才睡得著;後來我負氣走了,婆婆更是給了小寶全部的愛,每當小寶生病,都是由她一手照顧,沒日沒夜……所有的這一切,都像放電影一樣在我眼前出現,我再一次被感動了。記得有人說過,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寬恕,何況是對自己的長輩?

在小寶兩歲生日之前,婆婆和我冰釋前嫌,她和公公一起來到我的家裏為我帶孩子。為了讓我好好工作和學習,他們包攬了家裏所有的家務,就連小寶晚上起夜也由他們負責,隻是為了讓我能睡上一個好覺;甚至於,當我需要早起上班的時候,婆婆又像以前那樣為我洗幹淨衣服。我舒服得就像一個甩手掌櫃,唯一的任務就是下班後逗逗孩子,教他學一點東西。

這兩年的時間我也逐漸成熟了。我知道了很多時候婆婆並不是需要我有更多的回報,往往我一句感激的話就能讓她心滿意足;而這對於我來說也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我又何樂而不為呢?除了感激的語言,我也學會了像對自己的媽媽一樣對待婆婆,即使心裏做不到這一點,但在表麵上我還是要自己做到最好。婆婆有高血壓,我給她買回了深海魚油,看她高興得什麼似的,我似乎也從中體會到了一點快樂。

就在昨天,小寶過了兩周歲的生日。在小寶吹蠟燭的時候,我對小寶說:“要感激媽媽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更要感激爺爺奶奶從小把你帶大”,那一刻,我看到婆婆眼裏的淚花。我想起了在小寶住院期間婆婆對我說的一句話:“不論在任何時候遇到了危險,我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把小寶抱在懷裏,緊緊地護著他,哪怕是我死,也決不讓他受到一丁點傷害。”我想,大概就是在那個時候,我徹底地忘記了從前的一切,決定好好地對待婆婆。

原來,原諒是如此快樂的一件事。

——《育兒網》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很容易自以為是,其實誰都有優缺點,在婆媳關係中,注意加強反省意識,多做自我檢討,同時多注意發現對方優點,矛盾就容易化解。另有大人之間不僅沒有矛盾,並且充滿溫情,才有可能教育好晚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