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間的矛盾是可以商量解決的,隻要兩人培養子女的心願不變,就一定會走到一起來,形成一致意見。
一、夫妻之間要管理好自身,洋溢著愛的甜蜜
托爾斯泰曾經說:“夫婦的和睦關係是成功地教育孩子的首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則認為:“夫妻間的互尊互助是具有偉大教育力量的道德財富。”夫妻間要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戰鬥堡壘,夫妻的和諧快樂,本身就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所以夫妻間需要愛的維持,這樣對孩子心理來說是一個很有力的安慰和支持,有利於孩子維持健康的心理品質。
請看一位高中學生這樣傾訴心中的苦悶:
今天父母又吵架了,估計要到離婚邊緣了,很無奈!
記得我8歲時,母親在家和一位男同事聊天,當時父親突然回家,敲門門很長時間沒開,開門後發現母親想讓他進另一間臥室,他不願意,然後發現一個男的從旁邊臥室出來。
從此以後,他一直認為我媽媽和那個男同事有關係,並耿耿於懷;但實際上沒有,我問過母親這件事。
現在我20歲了,父親仍對此無法原諒,而且把這件事的影響泛化,把他的工作上的失落、降職都歸於我母親,說是這件事請讓他心灰意冷。很多時候他們都會提到離婚。
今天晚上我爸爸又喝酒了,老媽一怒之下,去了新買的房子那裏,我不知道該如何勸解爸媽,我也不知道是希望他們和還是分開。請老師看一下,怎樣做是更好的解決辦法?真的很煩惱,感覺很多時候胸口像壓了一塊大石頭。
俗話說:“父母不和,孩子遭殃。”父母是孩子終身的教師,所謂“身傳甚於言教”,身教對孩子的成長起了關鍵的作用。父母若是整天在孩子麵前劍拔弩張,互相指責,不但不能給孩子提供“穩定的後方,快樂的港灣”,還會給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難以磨滅的陰影。這樣的孩子成才幾率相對小得多。
父母之間的感情質量非常重要,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夫妻之間的情商愉悅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情商,進而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下麵一起來分享一則成功家教:
2歲女孩智鬥劫匪,和煦的愛孕育驚人智商
2007年5月的英國,被一個僅有2歲的小女孩震撼了——這個兩歲小女孩竟然在父母危難時分,輕鬆智退了入室搶劫的綁匪,從槍口下成功解救了自己的父母!這是怎麼回事呢?
露西·瓊斯是英國一所大學裏的音樂老師,她丈夫是一個喜歡唱歌劇的木匠馬丁·布朗。他們衝破家族重重阻力相愛了。樂觀、幽默的馬丁無論是修車還是剪草坪,都會吹口哨或哼著歌,他把快樂的陽光灑滿家中,露西婚後十分幸福。
在此後的6年間,露西夫妻孕育了3個男孩、1個女孩,4個孩子個個像他們的父親一樣,天性快樂開朗,喜歡唱歌,像天使一樣可愛。喜愛孩子的露西並不滿足,她還想再要一個孩子。
深愛妻子的馬丁溫柔地說道:“親愛的,即使上蒼給我們一個不能飛翔的天使,隻要能在我們身邊得到快樂,那就像從前一樣坦然地接受吧……”
馬丁的話讓露西豁然開朗,她依偎在丈夫的肩膀上開心地笑了。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44歲的露西自然受孕了。她非常開心,為了讓這個即將來到世上的“傻孩子”聰明一點,她從懷孕的第一天就每天給孩子講故事,馬丁更是每天晚上睡覺前都將臉貼在愛妻的肚皮上,不厭其煩地給孩子唱歌劇。
每天吃完晚飯,露西一家都會沿著屋子附近的一條小河散步一個小時。4個幾歲的孩子在前麵奔跑嬉鬧,露西則和馬丁在後麵柔聲交談。有時候談到一個兩人都找不到答案的問題時,馬丁會突然將頭低下,對著露西的大肚子問:小家夥,你說呢?逗得露西哈哈大笑。露西感覺特別幸福,她的臉上一天到晚掛著和煦的微笑,看上去非常迷人。
馬丁為了減輕愛妻的工作壓力,每天晚上上床之後他都讓露西閉上眼睛,他則將臉貼在愛妻的肚子上給母女倆唱催眠曲。露西每天都是在丈夫富有磁性的男低音中帶著對小女孩的憧憬微笑著入夢。
小女嬰降生後,夫妻倆十分疼愛,取名為喬治婭·布朗,意即上帝的禮物。
喬治婭5個月大的時候學會爬行,6個月會叫爸爸媽媽、哥哥姐姐。9個月開始蹣跚學步,12個月學會了自己穿衣服。她還跟她的父親一樣,擁有一種“淘氣的幽默感”。她會主動跟人打招呼說:“嘿,你好,我是喬治婭,我今年1歲。”
年滿1歲後,喬治婭不僅自己穿衣服、穿鞋子,而且很少把左右腳穿反。最令馬丁夫婦感到驚訝的是,一次,他們帶兩歲的喬治婭去影院觀看電影《美女與野獸》,喬治婭表情嚴肅地告訴父母:“我不喜歡加斯頓(劇中的壞蛋),他太卑鄙、太傲慢了。”
喬治婭太令人驚訝了,她是這麼與眾不同。就在一家人享受幸福的日子裏,有一天傍晚,露西一家散步回來,剛一進屋,兩個持槍的劫匪就從門後突然躥了出來,露出兩張猙獰的臉,舉著兩隻烏黑的槍管,凶狠地對著他們。4個大孩子嚇得大哭大叫,一家人緊緊地抱成一團,馬丁強作鎮定地與劫匪對話:“你們想做什麼?”兩個劫匪獰笑著說道:“把值錢的東西都交出來!”
就在一家人驚慌失措時,喬治婭邊從屋裏往外走,邊稚聲稚氣地對劫匪說:“叔叔,我知道他們有一件非常珍貴的寶貝藏在花園裏,我帶你們去找!”劫匪愣了一下,低頭看著這個有著金色的卷發、大大的藍眼睛的小家夥,一時不知如何反應。
喬治婭表情十分認真地說道:“是我看著他們藏的,就在花園裏挖開土藏起來的,還躲著我們,我是在窗子裏偷偷看到的。”
兩個劫匪還在遲疑,喬治婭突然仰頭大聲說道:“叔叔,幼兒園的老師告訴我們,一個人是不可以撒謊的,爸爸媽媽撒了謊,我為他們感到羞愧,我現在就帶你們去找,我最聽老師的話,我不會撒謊。”
狡猾的劫匪終於做出決定,跟著喬治婭去花園。
就在他們剛剛走到花園入口的時候,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發生了,花園旁邊的樹叢中竟然出其不意地衝出了四名警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舉製服了劫匪!
馬丁·布朗一家奇跡般脫險了。誰都想不到,原來,當劫匪闖進家門,兩歲的喬治婭趁混亂溜進爸爸房間,撥通了報警電話!當警方得知向他們請求緊急出警的電話竟是一個兩歲女孩所為時,驚得目瞪口呆。脫險的露西夫婦緊抱著喬治婭親了又親,她救了一家七口啊!
露西一直就搞不明白喬治婭到底是不是真的聰明,如果聰明到底有多聰明。這次危難過後,她更困惑了,喬治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她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內心世界?
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學家瓊斯·布朗夫人為了揭開喬治婭的高智商之謎,專程從美國飛到奧爾德肖特市,與露西一家朝夕相處,尋找奇跡發生的根源。在喬治婭的成長環境中生活一個月後,布朗夫人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正是這個家裏四處流淌的和煦的愛,造就了這個舉世震驚的兩歲兒童高智商的奇跡!
露西夫婦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給予了她無盡的愛,從他們打算要她那天起就存在的和煦而溫暖的愛,是他們送給喬治婭的最佳禮物!每一天,他們都源源不斷地給女兒傳遞愛的信息;每一天,他們家裏都流淌出溫馨和諧的愛的暖流;甚至連他們的花園裏修剪整齊的草坪,自由綻放的花,看上去都像是在微笑!喬治婭出生後,父母及哥哥姐姐的愛以及一家人溫馨和諧的生活畫卷更是讓她的高智商、情商得到了最高限度的發展!
有一種影響是無形的,很久以來,人類都在追求技能的發展。但是喬治婭152分的高智商卻告訴人們,愛,才是人類創造一切奇跡的真正源泉。
——2008年《知音》
我想,看了這個故事的人,都會羨慕,最讓人羨慕的我想應該是這對父母親。這對一直以來都充滿快樂和溫馨的夫妻,其實正是生活中很多人的夢想。他們是那麼樂觀、開朗、活潑,愛孩子,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呢?發脾氣、冷漠、自以為忙,正是扼殺孩子智慧的凶器!中國人生活上總是很拘謹,長大了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束縛著自己;特別是有了孩子,不會浪漫,父母之間在孩子麵前總是正兒八經的,顯得很君子,這對孩子不一定有用。
二、孩子不是唯一,全家人都要保持愛的交流,平等分享愛的需要
有了孩子,做父母的就自動做起了奴才,然後把愛的重心向孩子一方傾斜,家長的心血幾乎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父母愛孩子本是人之常情。但除孩子外,家庭別無其他重心,便顯得不妥。這樣重視孩子,其實是害了孩子,因為孩子覺得自己最重要,很容易嬌慣,任性,自私。一個完整的家庭是一個“三位一體”的世界,由父、母、孩子三極構成,無論是哪兩極之間出現問題,都會造成這個三位一體世界的不平衡。把孩子看得比天高,家庭的一切、夫妻的所有隻圍繞著孩子轉並不是真正愛孩子;而應該讓愛的暖流在每一個家庭成員身上平等流淌,甚至來家做客的所有客人都應該分享同樣一份愛,隻有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才能給孩子真正完整的愛,這世界上沒有這種幸福的替代品。
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自己的內涵,每一個角色都是組成完整家庭的重心。家庭裏,孩子不應成為“唯一”,每個人既是愛的享受者,也是愛的傳授者。隻有學會傳授了愛,才有資格享受別人給的愛。
三、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保持高度一致,絕不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麵前
有一項對北京1000個家庭的調查顯示,引起家庭衝突排在第一位的是“對孩子教育的不一致”。一般來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好就是能夠夫妻統一觀念、認識,步調、行動一致,那教育效果是最好的。遇到有分歧的時候,夫妻可心平氣和地研究一下哪一種意見更可行,或者取兩者之間的平衡,選出真正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不當孩子麵暴露分歧,而是抓住時機或事前或事後交流意見。麵對孩子發生的突發事情或棘手問題時,父母雙方還沒有時間來分析問題以及達成一致意見時,首先雙方要冷靜地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麵爭執誰是誰非。要避開孩子交換意見,達成共識後再去幫助孩子。在針對具體的事物時,在雙方都保持冷靜的狀態下進行交流往往是有效的。無論什麼問題都要在達成一致意見後再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夫妻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密切配合,家裏可以有一個“白臉”,一個“黑臉”。
以下案例非常值得學習借鑒:
妻子講究衛生,喜歡家裏幹淨、整潔,於是一看到孩子吃飯掉飯粒、做完作業後不收拾、用了玩具後不放回原處時,就會發火。我也從來不喜歡收拾東西,認為男人那麼講究幹嗎,同時認為這些事是妻子應該做的。妻子為這些事一批評孩子時,我就會幫助孩子說話:“孩子還小,大了就會注意的。況且收拾那麼幹淨幹嗎,家裏髒一些、亂一些有什麼關係?”孩子也就養成了不愛整潔的毛病,媽媽批評他,他就會尋求我的保護,每次總能順利過關。孩子得到我的“保護”後,總會說:“爸爸最好!”也會在更多的方麵聽我的,我常常自鳴得意。
同樣,我發現孩子也會尋求他媽媽的保護。比如他犯了錯,不承認,我要打他時,他就會跑到他媽媽那裏去。他媽媽最反感打孩子,於是為教育孩子,我們兩口子就會發生爭吵,越爭、越吵越不服氣、越不買對方的賬。
就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漸漸長大。我發現,孩子學會了察言觀色,見風使舵,誰對他有利他就聽誰的,他還會利用我們夫妻之間教育觀點和方法的不同,尋求“保護傘”,甚至有時還會故意製造點矛盾讓我和妻子吵架,這樣他就可以“漁翁得利”。孩子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行事方式後果嚴重,這樣下去孩子肯定會給毀了。
通過反思,我和妻子決定,統一“戰線”教育兒子。假如教育孩子出現了分歧和矛盾,就背著孩子協調,絕不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麵前,努力在孩子心中樹立對方的威信。不再當著孩子說“你爸說了也沒用,得聽我的”,“甭聽你媽的”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