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核心區中介機構服務創新的啟示
實踐思考
作者:劉尚高
中介服務體係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補充。在推進創新型城區建設活動中,中關村核心區把中介機構創新發展作為重要方麵,積極探索和引導中介服務機構在發展中創新。隨著一係列舉措的推出,中國技術交易所、PE大廈、首都中介大廈等機構紛紛入駐中關村西區,中關村國際標準大廈落戶核心區,一大批專業中介服務機構入駐首都中介大廈。核心區協會組織、專業服務機構、孵化器數量達到400多家,初步形成了聚集谘詢服務、技術平台、行業組織、要素資源配置、科技孵化等各類機構較為完善的中介服務體係。
中介服務機構創新做法和特點
中關村核心區創新中介服務機構發展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點。
把政府機構中屬於中介的職能分出來創設專門的中介機構。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相關部門業務範圍大,本應該屬於社會組織、市場調節的業務,政府也管了起來,結果常常陷入事務之中,該管的沒有管好。核心區作為示範區堅持先行先試,特別是隨著中關村企業的迅速發展,政府機構職能問題凸顯出來。為打破傳統體製、模式,核心區嚐試建立中介服務機構,以彌補政府機構存在的不足。比如,通過建立企業家協會組織、民辦教育協會,把原來政府機構中科委、教委的一些職能交由協會來辦理,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減輕了政府機構的負擔。
依據市場導向創新設立中介機構。核心區高新技術企業多、涉及知識產權事務多,根據這一特點,為多渠道、全方位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和專利權、創新發明權等轉讓牽線搭橋,區政府建立了多層次的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和知識產權代理機構。主要有融資性擔保公司、紫金保險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和中國技術交易所,積極推進金融和知識產權的中介服務平台的發展。
借鑒國內外經驗創設中介機構。核心區以中關村創新發展為契機,注意借鑒國內外中介機構發展的成功經驗,特別是美國、日本和西歐國家在這方麵的做法。組織專門人員到工業發達城區實地參觀學習,結合核心區自身優勢,創設知識產權交易中介公司,拓展職能,促進知識產權轉化為產業能力;引入國外知名中介機構,比如,借鑒美國矽穀發展中設立中介公司經驗,在證券交易、股權投資、工業園區發展中創新設立了一批中介機構。
設立中介公司聚集區域吸引知名中介機構落地。核心區結合功能區規劃,建立了首都創新人才發展大廈,吸引國家“千人計劃”綠色通道辦公室、海外學人服務機構等各類人才服務機構入駐,為高端人才聚集提供優質服務;聚集國內外知名獵頭機構和培訓機構,為中關村高端人才的招聘及自主創新高端人才的培養提供服務,形成創新型企業家群體;建立校企聯動人才基地,實現了大學、科研院所與企業高端人才的對接和流動。此外,促成中技所、核心區PE協會、金融創新商會、北京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促進駐區行業協會、金融要素市場和金融機構強強合作;推動知名金融中介服務機構與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落戶核心區,促使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等總部和區域總部公司正式落地。
中介服務機構創新服務的實踐成效
整合資源優勢,服務創新型城區建設。中介機構成立後,圍繞核心區示範區建設,通過舉行座談會、經驗交流會以及設立服務網站,把原來分散的部分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統籌起來,大力推動社會管理創新、企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創新和工業園區發展創新,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成果加速轉化,人才培養機製進一步完善。集中中介機構係統專家和行業人才資源,舉辦核心區創新發展論壇、專家論壇、區情研究等活動,為核心區發展建言獻策。動員中介機構會員單位發揮引領作用,積極投入節能減排、重點項目引進和公益活動,促進了區域內企業發展能力提升,整體核心競爭力全麵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