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去去去,別煩我——在孩子安慰你時接受它(1 / 1)

忙碌的父母,不但會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還會無視孩子對父母關愛、孝敬的行為,傷了孩子的心,使孩子不願意再向父母敞開心扉。

不會表達情感的父母,尤其是父親,總是會被孩子誤會。孩子在向父母表達情感失敗後,會以為自己在父母心中沒有地位,慢慢就會與父母疏遠。

在我們那個年代,有很多父親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扮演嚴父的角色,或者忙於工作,疏忽了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我高中同學張曉麗寫的作文《打給爸爸的電話》,曾經感動了很多同學。至今我還記得一部分內容:

爸爸,電話裏,我問候你,你轉手就遞給了媽媽。媽媽和我聊天,而你隻會在旁邊嚴肅地說:“好好學習,別整天想家。”爸爸,在你心裏,我就不是你的女兒。

爸爸,電話裏,我勸告你,別太累了,該讓女兒承擔了。你短促而有力地說:“不該你想的事情,別想。”爸爸,在你心裏,我就不是你的女兒。

爸爸,電話裏,我祝福你,永遠幸福快樂。你想都沒想,就訓斥道:“你沒完沒了地打電話,我能快樂嗎?”爸爸,在你心裏,我就不是你的女兒。

……

爸爸,我恨你。既然你不喜歡我,為什麼還要生下我,養育我?

……

當然,這篇文章最後表達的,依然是父親的深情。隻是,不善於傳達情感的父親,讓敏感的女兒傷心。這非常值得父母深思。

我曾經見過張曉麗的爸爸,他和張曉麗隔得很遠走著,少言寡語,一臉嚴肅,無論如何讓人親近不起來。

我問張曉麗:在父親麵前,你本來很想表達的情感,看到他的嚴肅勁兒會不會放棄?她點點頭,說天冷的時候,她特想把自己的圍巾給爸爸,但卻從來不敢張嘴。

為了樹立家長的威嚴,或者疏於情感的表達,一些父母會在孩子麵前顯得非常嚴肅。當孩子撒嬌、表達情感時,他們會嚴肅製止。這樣的父母,孩子很難與之親近。

小區裏有一位老太太很想做一件傳統的大褂穿,聽說我媽擅長此活,就找我媽幫忙。我媽是個熱心人,滿口答應了。

那天吃完早飯,我媽就鋪好了布匹,開始做活,描雲子、繡萬字、盤紐扣。一個上午過去了,我媽累得腰酸背痛。

中午,幼兒園放假,妻子將桐桐接回家。桐桐進門,看到奶奶正在捶肩膀,很心疼奶奶,就過來用小拳頭幫著奶奶捶。我媽很高興,誇了桐桐兩句。

桐桐一聽誇獎,就更來勁了,她馬上找出一個茶杯,又翻箱倒櫃地給奶奶找飲品,並和自己嘟囔著,咖啡,不好,奶粉,沒勁,保健品,還湊合。

妻子聽桐桐在客廳裏折騰,就在廚房裏喊了一句:“桐桐,別瞎折騰啊。”桐桐很不滿意地回了一句:“什麼都不懂。”

桐桐好不容易泡了一杯保健品,搖搖晃晃地端著給奶奶送了過去。眼看就要到奶奶身邊了,桐桐喊著奶奶。我媽一回頭,正碰到桐桐的杯子,杯子“啪”的一聲掉到了地上,摔了個粉碎,杯子裏的水濺到了布匹上。

我媽急了,就說:“你幹啥呢?桐桐,你怎麼又來搗亂。快,去,先找你媽玩去。”

桐桐“哇”的一聲就哭了,一邊哭一邊說:“好心沒好報。我給你泡補品,你打翻了,還訓我。”

在孩子向你表達關心和尊重時,一定要接受孩子的這片心。即使他好心做了壞事,你也要向他表示感謝,否則,會摧毀孩子的愛心。

那天,我工作特別累,回到家已經很晚了。我癱坐在沙發上,不想動,也不想說話。已經進入朦朧狀態的桐桐聽到我進門的聲音,馬上就跑出來,撲進我的懷裏。

我親了她一下,說:“桐桐乖,去睡覺。爸爸太累了,想歇會。”桐桐見我沒精打采的樣子,馬上就幫我捶胳膊捶腿。我實在沒精神應付她,就叫妻子把她帶進屋裏睡覺。

桐桐大概是沒有表達夠自己的關心,就拉著我的胳膊不走,絮絮叨叨地問著:“爸爸,你今天去哪裏了?怎麼那麼累?爸爸,你要不先躺一會兒吧,讓我給你捶捶。你不是說我的捶功很厲害嗎?”

我馬上說:“別問了,大人的事,桐桐不懂。快去睡覺。”

聽到我這樣說,桐桐顯得很委屈,撅著嘴,眼淚汪汪地說:“我為啥不懂?你以為我是小孩,我就不會關心人嗎?小孩關心人就錯了嗎?哼,以後我再也不關心你了。”說著扭頭回臥房去了。

我意識到我傷了桐桐的心,喝了口水,就趕緊去她屋裏給她道歉。

孩子是敏感的,當看到父母不順心的時候,他們非常希望自己能幫上忙,但這個時候父母通常都會感到厭煩,會斥責孩子,傷害孩子的心。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是善良的,父母關愛他,他也關愛父母。但由於孩子年幼,沒有更大的能力幫助父母,經常是好心做壞事。不懂得孩子心的父母,就會忽視孩子的一片愛心,而斥責孩子的錯誤,引起孩子的憤恨,讓孩子對父母永遠關閉自己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