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愛不能作為籌碼(1 / 1)

孩子小的時候,必然要依賴父母。一些父母利用這一點,告訴孩子:“如果你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這種威脅,常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

愛孩子應該是無條件的,隻有無條件的愛對孩子才沒有壓力。大多數父母也都能做到無條件地愛孩子,可是為了讓孩子聽話,一些父母會假意說:“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這種做法的確能讓孩子變得聽話,但也會讓孩子變得膽小、冷漠,不再相信真愛。

春茗的妻子李瑋一是四川人,自從嫁給春茗後就沒有回過家。春茗問她為什麼,她說反正父母也不愛她,回去看他們也是白看。

我妻子看不慣李瑋一對父母不敬的態度。兩人關係熟絡以後,我妻子就詢問李瑋一原因。李瑋一告訴我妻子,她小的時候經常提心吊膽,擔心父母把自己賣掉。

原來,兒時的李瑋一非常淘氣,時不時就搞個破壞,讓她的父母頭疼不已。有一次,她居然把一節電池放進了爐子裏。爐子炸了,整個廚房都塌了。

雖然沒有傷著人,但李瑋一的媽媽還是非常生氣,就打了她兩巴掌,並對她爸爸說:“明天打聽一下,看有人販子來沒有,來了就把她賣了。”

李瑋一的爸爸也添油加醋地說:“這樣的孩子就是冤家,來要咱們兩口的命來了。留著她幹啥。有合適的,就賣了。”

李瑋一那一次真的嚇壞了,聽了父母的話,老實了很多。她父母看到這一招對她很管用,自此,隻要李瑋一不聽話,就嚇唬她,要找人販子。這使得李瑋一的整個青少年時期都在防備著父母。

我妻子勸李瑋一,這隻是嚇唬她的話,天下哪有不疼孩子的父母。李瑋一能接受這樣的解釋,可是從感情上卻難以接受。

孩子最怕的,就是得不到父母的愛。如果孩子覺得父母已經不再愛他,那麼孩子就會產生恐懼心理,同時也會憎恨父母。

我媽很溺愛桐桐,為此,妻子沒少和我媽爭論過。時間長了,我媽慢慢就“覺悟”了,還跟妻子說:“真不能慣著孩子,要不然孩子就沒樣了。”

我和妻子都很高興,以為我媽真的懂了。可是沒多久,我們就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那天,我下班剛一進屋,桐桐就撲了過來,嗚嗚地哭個不停。我連忙抱起她問她怎麼回事,她抽抽噎噎地問我:“爸爸,我是不是一個很壞很壞的孩子啊?你說啊,我是不是?”我笑了,說:“桐桐當然是一個好孩子了。”

桐桐還是不停地抹眼淚,她說:“不可能,我肯定是個壞孩子。我奶奶說,我不聽話,她已經不喜歡我了。”

“不會的,奶奶是最疼你的了。是不是,媽?”我大聲向屋裏喊著,試圖讓我媽出來安慰一下桐桐。

桐桐扯了我的衣袖一下,怯生生地說:“奶奶太不喜歡我了,她都走了。你肯定會很生氣吧。可是我都發誓我很乖的,很聽話的。”說完又哭起來。

正在廚房做飯的妻子出來了,我問她怎麼回事,妻子告訴我,中午吃完飯,桐桐讓奶奶陪她玩,奶奶當時特別困,就讓桐桐自己玩。桐桐哪裏肯讓奶奶睡覺,坐在奶奶的腿上,不停地揉搓。奶奶很生氣,正好姑姑來看奶奶,奶奶就故意跟桐桐說不喜歡她了,跟著姑姑走了。

聽明白了來龍去脈,我趕忙安慰桐桐:“桐桐做錯了,奶奶肯定會生氣。但是奶奶還是愛桐桐的,不信,我們可以給奶奶打個電話問問。”

一直備受溺愛的孩子,聽到成人嚴肅地說“不聽話就不喜歡你”的話,會很擔心自己再也不受歡迎了,會產生自卑感,對自己生氣,也會對說話的人產生恐懼或者厭惡感。

李瑋一的兒子出生後,她逐漸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她的兒子特別淘氣,是製造事故的能手。李瑋一經常欲哭無淚地對兒子說:“小祖宗,你就不能聽媽媽的話嗎?”

不知是潛意識作怪還是出於無奈,有一次李瑋一居然對兒子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看誰喜歡你,我就把你給誰。”還打了兒子一頓,兒子哭了很久。

自此以後,兒子變得特別黏人,李瑋一要是出門辦事,兒子就死揪著她的衣袖不放,生怕媽媽不要他了。不但如此,他還學會了看媽媽的臉色行事,經常摟著李瑋一說:“隻要你愛我,你讓我做啥都行。”

孩子黏人,不是說他和父母的關係很好,而是孩子沒有安全感,過於依賴父母,害怕失去父母的愛。

教育孩子,父母應該多用鼓勵的方式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盡量少用威脅的方式來逼迫孩子聽話。如果孩子小時候總擔心會失去父母的愛,那這種恐懼心理不僅會影響他的一生,而且當他長大到可以不再依賴父母時,還可能導致和父母決裂。